最旱,最热,最冷…疯狂的气候

November 16th, 2006

特意在空间加了墨尔本市的天气预报,因为如果只看帖子,可能没有太多人相信!

http://anneyi3.spaces.live.com/PersonalSpace.aspx?_c02_owner=1

今年,是维州(也许是整个澳大利亚)千年未遇的大旱年;

今年10月6日,是有史以来墨尔本最热的10月份的一天;

而昨天(已经改成夏令时两个星期了),恐怕是墨尔本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11月,北边几个区下了大雪,墨尔本市区一天内冰雹不断;

“Crazy Weather”-“疯狂的气候”,是今天墨尔本9频道电视有关报道的题目,因为在维州初夏的冰雹和大雪中,还有其他州传来了因炎热而山火四起的报道!

难道这不是温室效应正在以我们预料不到的速度向我们侵袭?

难道人类还觉得保护环境为时过早?

美国的布什和澳大利亚贺华德难道还要以发展中的中国和印度为借口,抵制京都协议?

相信这两位国家首领已在执政期内创下“丰功伟绩”,难道他俩还想在人类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

土星上的“飓风”

November 11th, 2006

类似地球飓风的风暴在土星的南极形成,和地球上的飓风不一样,土星风暴的位置似乎是固定,其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3.

这张来自Nasa的这个图片,这个巨大的“眼睛”,不知为什么,让我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这是在地球以外其它星球上第一次探测到的飓风。科学家说这个直径约8,000公里的“飓风”的“眼睛”是以550千米/小时的速度,顺时针旋转的一个漩涡。

但不像在地球上,这个飓风似乎固定在土星的南极。“看起来像飓风,但行为不像”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Nasa Cassini’s影像组成员之一的Andrew Ingersoll 博士说,“无论这是什么,我们都要密切注视,找出它为什么会出现的原因。”

Nasa的天体物理学专家Michael Flasar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任何类似的现象。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壮观的风暴。”

这些科学家的话,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些宇宙未知现象的不安的感觉!

几家欢喜几家愁?

November 9th, 2006

美民主党选举大胜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只是提个问题,并没有想就此多谈,因为也搞不太懂。

布什愁吗?好像未必,觉得他可能倒松了口气,卸下了一堆包袱,剩余任期内,可以甩手,推卸责任,看民主党如何收拾破烂摊子,好也罢,坏也罢,责任就不全在我小布什了!

辞职的原国防部长自然有些愁,“伊拉克战争没错,错的是国防部长无能!”其实,这个国防部长让谁来当,都会有同样下场!因为小布什发动的本来就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打以前,全世界至少70%的人都知道这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至少有70%人反对这场战争!

又都说“共和党弃车保党,但是晚了一步”,其实这一招看来并不是为了保党,而是为了保面子!若在选举以前就把个国防部长撤了,第一:岂不承认共和党在伊拉克问题上失策?可能输得更惨!第二:如果撤了后,还输了选举,再找谁做替罪羊?副总统或莱斯小姐?那民主党岂不赢得更加痛快?看来小布什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傻!

看见美国人民终于觉悟,松了口气,虽然几年布什执政,世界已被搅得更乱,现在也还是觉得似乎无人能收拾伊拉克的烂摊子,对民主党能做些什么也表示怀疑。但有几件事情,在民主党胜利之后,可能还会有一点新的转机:

比如京都协议书的签订,以戈尔为首的保护环境的民主党势力,有望对此有所突破;

还比如北朝鲜问题。记得克林顿下台之前,南,北朝鲜已在奥运中打出同一面旗帜,而布什为掩饰其伊拉克战争的石油目的,搞了个“邪恶轴心”理论,其中加上了北朝鲜,一个没有石油的,非阿拉伯国家,实际上是放了一回烟幕弹,没想到这一举动,引火烧身,北朝鲜软硬不吃,因而将朝鲜推得更加远离了“文明”世界,希望民主党能提出什么有效的施;

还有…咳,也不要期望太多,最大的期望是总统选举时,美国能再次改朝换代!

总之共和党惨败,是一件大好事,几年来第一次为来自美国的新闻叫好!

美国中期选举博客谈 -‘sleaziest ever’

November 8th, 2006

关于美国正在举行的选举,没有时间,先将英文的几个博客放在这里,选举后,再翻译出来细细品味!
************
Who’s not Bush?
Gavin Esler
7 Nov 06, 04:08 PM

Here in Washington over the usual heart-attack-on-a-plate American breakfast this morning I turned to the Washington Post for a summary of the elections.

“Has there ever been a more negative, dispiriting election?” asks columnist Eugene Robinson, clearly not expecting an answer. So I switched to the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Barry Schwartz called these elections “the sorriest, sleaziest, most disheartening and embarrassing in memory.” Then I switched on the TV just to cheer myself up. The presenter was asking a pundit from the Los Angeles Times what it would be like if the Democrats failed to w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Jonestown,” replied the pundit, referring to a bizarre cult involved in a mass suicide many years ago.

So it all sounds fairly promising, then. The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s I’ve been watching have almost all been negative. The overwhelming impression is that hundreds of criminals, rapscallions and ne’er do wells are currently on the loose on the stree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 seeking election for the opposing political party.

The Democratic campaign seems to boil down to one phrase: “We’re not George Bush.” And the Republican campaign is similarly taut: “We’re not George Bush either.”

Somehow, however, American voters will sort it all out.

Gavin Esler presents BBC TV’s Newsnight programme

Foreign-affairs crisis
Adam Brookes
7 Nov 06, 04:27 AM

The wisdom – if such a thing exists as the polls open – is that the Democrats will take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but they probably won’t take the Senate.

If the wisdom proves correct and the House falls to the Democrats, what would it mean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Well, possibly not much, it seems to me.

Congress has little weight in the formulation of specific foreign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ies. Those get set by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government – the administration.

The future of America’s involvement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and the responses to Iranian and North Korean nuclear programmes are being decided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the Pentago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and the White House.

(One important caveat: there is said to be an intense and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Iraq and what on earth to do about it taking place between a bipartisan group of Senators. But that may be the exception that proves the rule.)

If the Democrats win the House, they will have some tools with which to confront the White House.

They could threaten to cut off funding for foreign policies they don’t like by voting down spending bills that are funding the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for example.

They can haul political appointees like Donald Rumsfeld over the coals in Congressional hearings.

And they can create a political atmosphere which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the president to do his job.

But what a huge political risks these options bring. What Democrat would want to be seen cutting off funding for troops in the field? Or bringing down members of the president’s cabinet in the middle of a war? Or creating a ferocious partisan atmosphere which leads to political paralysis?

Two years before a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last thing the Democrats want is to open themselves up to accusations of being defeatist or incompetent on national security.

I talked to a senior American diplomat at the weekend – one not involved in Iraq or Middle East policy. He was deeply pessimistic abou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short to medium term. “We’re adrift,” he said.

The elections seemed suddenly to fade in significance. America’s foreign-policy crisis – and it is thought to be a crisis by many in the diplomatic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 won’t be solved by emboldened Congressional Democrats.

Adam Brookes is the BBC’s Pentagon correspondent.

Saddam, Hitler and Bush
Gavin Esler
6 Nov 06, 05:25 PM

Two facts, two figures, and one big question stick in my mind this US election.

Fact One: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w been at war in Iraq longer than it was at war against Hitler during World War II.

Fact Two: Saddam Hussein has been an American enemy for more than 16 years, far longer than Hitler.

Now the two figures: 15 and 6. It will take a switch of 15 House seats for the Democrats to take control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Tuesday’s mid-term election vote, and a switch of six seats for the Senate to change hands.

And now the Big Question: What does the Iraq war have to do with the precise number of seats which will be won and lost on Tuesday?

Many American commentators say this election is a referendum on the Bush presidency and on the conduct of the Iraq war – which is true, up to a point.

One of the best attack weapons for Democrats has been to say that 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votes with George Bush 97% of the time”.

Some Republican candidates are running away from George Bush like scalded dogs.

But Mr Bush has been campaigning as though his own political future depends on Tuesday’s result – which it does, up to a point.

And two days before the vote – no doubt entirely coincidentally – we learn Saddam Hussein is to be executed. The verdict may well help Mr Bush.

Almost all the pundits and pollsters agree that the Democrats will gain control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1994. The Senate is thought more likely to stay with the Republicans.

And so those of us trying to predict what might happen are left speculating how far the Democrats will feel empowered – if they w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to launch a series of inquiries into the conduct of the Iraq war.

Presidents at the end of their second term – Reagan with the Iran-contra affair, Clinton with Monica Lewinsky – often find they are bedevilled by hostile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s.

But my gut instinct is that instead of being hobbled by all this, Mr Bush may well be liberated.

A Democratic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ould give Mr Bush the kind of opposition he has so sorely lacked for the past six years. Mr Bush would be forced to seek bipartisan consensus – no bad thing during wartime.

And of course after Tuesday Mr Bush never needs to worry about leading the Republican Party in any election ever again. The end of the Bush presidency may begin on Tuesday, but my guess is – to quote Ronald Reagan – you ain’t seen nothin’ yet.

Gavin Esler presents BBC TV’s Newsnight programme

今日杂谈

November 1st, 2006

1)枪手论坛上,有坛友翻译了arseblog 今天帖子的一部分,是关于“亨利被嘘”的故事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完全赞同,也绝对相信arseblog 所说的和所分析的!

论坛上liu5chuan 就“亨利被嘘”回帖:

造谣,我在现场,那个传球就是一瞬间的事,大部分球迷本能的惋惜了一声就接着看球了,哪有什么球迷专门嘘队长,坐在我前面的球迷属于有足球流氓倾向的那种,一直在和楼下的艾弗顿球迷对骂,他当时都没反应。

很羡慕liu5chuan 能亲身球场,还能亲眼见证这一事件的前后!

arseblog是英国读者最多的博克之一,恐怕是英国体育博克之首!他的博克有个论坛,不是公开的,只有会员才能进入,人不多,但其中有许多人都在球场看球,还有很了解俱乐部内情的球迷,来自他那里的消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近些年,几乎没有听说过阿森纳场上球迷嘘球员!所以对那条所谓新闻,一直没有理会!可是一旦谣言传出来,总有合曲者,而且会越来越多,时间长了,也许会永远“载入史册”!

所以arseblog出来辟谣,是在尽一位球迷的责任,及时而有效地揭露造谣者的嘴脸,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亨利留下来时,曾说球迷对他的态度是促成他做出最后决定的最重要因素!

皮雷走时,对枪手球迷恋恋不舍!

加拉来时,也盛赞枪手球迷!

他们接触到的主要是在球场上的球迷,这些球迷,尤其是客场枪迷,那是一拨最铁杆的,最“称职”的球迷,其中很可能有liu5chuan提到的“有足球流氓倾向”的球迷,但他们这样的人可能会和对方球迷打起来,但嘘自己球员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为当你坐在场上的阿森纳球迷中间时,你感受到的气氛不允许你发出嘘声!

这起码是我自己现场观球的感觉!

因为这个谣言,在球迷内部,对亨利表现不满的人觉得队长可能真的被“嘘”了,因而更加对亨利不满!“亨利的态度不好”,“为什么不能批评亨利?”谁实,谁都有批评别人的权利,但不知为什么,同是看一场球,我觉得自己与某些球迷得出的结论常常截然不同!

球员每场状态不同,因而发挥也会不尽相同,时好时坏,正常现象。虽然上场比赛结果不尽人意,但亨利表现不算很差,说状态不佳,还勉强凑或,哪儿来的态度问题?何况,我觉得亨利的状态也很正常,表现也不错!

========================================================
2)关于范佩西,近来也是众说纷纭,可能因为他最近的“表现”,招来不少骂口!

小范在骂声中,突然进了一个世界波;然后又在骂声中,与枪手球员共同创造了一个经典的阿森纳进球;但还有一些球迷在继续骂,于是小范临危受命,一球救主,还是有枪手球迷在继续骂!

居然还有人送给v11一句话—–当上天把一次成功降临到一个愚蠢人身上时,只能让愚蠢者更愚蠢。

这句话看了好几遍,才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我是很希望能理解这些因比赛结果不理想而出言不逊的球迷的,但真的理解不了!

忍不住想为小范多说几句:

首先,小范的成功可不止一次,其次“愚蠢者”这三个字离小范太远!

记得去年8月,阿森纳与纽卡索的比赛,由于范佩西的小角度射门非常之绝,评论员一时搞不清球是如何进的网,再仔细看一遍后,才惊叹道:“这个球简直是线穿针眼!”

还记得去年11月3日,在瓢泼大雨中,海布里迎来了3比0击败布拉格斯巴达的胜利!亨利先拔头筹,范佩西梅开二度。4 战全胜的阿森纳提前两轮小组出线!引用当时媒体的一句话:“如今每当阿森纳打不开僵局时,范佩西总会被派遣上场,他成了温格手中一把常备的枪,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范佩西接替博格坎普、成为阿森纳正印前锋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当然更忘不了今年4月1日,亲临海布里看到的那场5-0大胜维拉的比赛中,小范的又一个引起评论员惊呼的进球!

还有最近那个被誉为“一骑绝尘无人挡, 举座惊为天外客”的世界波;

还有前场比赛体现了阿森纳经典配合的那个进球;

还有上场比赛的“救主”的任意球;
。。。。。。

“一次”从何而来?

小范,被亨利认为是球队中球艺最高者,愚蠢者在任何领域内都不可能达到超高水准;

小范,被曾经风云世界足坛的最佳前锋,“米兰王朝的缔造者”,现今荷兰队的统帅巴斯滕看为荷兰队新的希望! 因为崇拜和相信巴斯滕,所以相信巴斯滕看重的球员不应该是庸才,也许在小范身上,巴斯藤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身影;

还有教授呢?慧眼独具,对范佩西的支持和严加管教中,有许多的期望!相信教授,也许盲目,但这位公认的世界级教练,这位将亨利,维耶拉等球员从无名之辈,培养成世界级球星的教练,比我们这一班人在挖掘天才,理解球员上,要高明得不知多少倍!
。。。。。。

还是很努力地去理解不断在骂小范的枪迷(就像试图理解不断地在骂阿德巴约的枪迷一样),但始终还是理解不了!

=======================================================

3)今天BBC体育版,足球头条新闻是关于切尔西2-2平巴塞罗那的那场比赛。

在这场“对巴塞罗那气氛(脾气)很差的困难对抗”中,补时赛Drogba的进球,为切尔西赢得了“可贵的一分”,在这场产生了10个黄牌的对抗中,切尔西艰难踢平。

Drogba’s superb finish left Barcelona stunned
Didier Drogba’s injury-time equaliser gave Chelsea a precious Champions League point after an ill-tempered encounter against Barcelona.

Eidur Gudjohnsen looked to have sent his old club crashing to defeat with a close-range finish after 57 minutes.

Frank Lampard’s brilliant angled chip six minutes earlier had equalised Deco’s early strike from 20 yards.

虽然没有看比赛,只读了报道,但相信一场有10张黄牌的比赛,是绝对不能被称为“美丽足球”的,擅长华丽踢法的巴塞,像阿森纳一样,在英超冠军面前,败给了并非美丽的足球!

据统计,英超球场看球的人数明显下降,尽管阿森纳本赛季因为有了可容6万人的新球场,而且常常爆满,球迷人数大幅度增加,尽管曼联等一些球队观球人数也有所提高(猜测曼联与阿森纳那场可能创了新高?),但英超球场看球的总人数,和看冠军切尔西比赛的人数一样,不但没有起色,还在走着下坡路!

英超冠军,代表了英超的方向,正像《每日电讯》前几天在评阿森纳对埃弗顿1-1的比赛中所说:英超向错误的方向走去,丑陋足球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冠军的影响也是无穷的!

阿森纳应该怎么办?英超往哪里去?没有答案!

让我们去海布里吧 – Let’s go to Highbury!

October 30th, 2006

“Let’s go to Highbury!”

于是我们开车出发。

顺着布莱克本路一直开下去,在海布里路口右手边,看见了那个海布里公园,我们然后向右拐到海布里路上,一直开到了阿士伯顿区,在阿士伯顿火车站附近…….

这不是在伦敦,而是在墨尔本,我们也不是去看球赛,而是去买电脑的配件。
……
早上

A:“你看了今天的新闻了吗?”
B:“是不是美国又有飞机幢楼那条新闻?”
A::“噢,我不是说的那条新闻,我说的是英国队守门员丢的那个球!”

于是A和B一起看球赛视频:同球门后边的那些人(摄影师?球迷?ball boy?。。。)一起笑翻!
……
中午

上超市买东西,又看见那种筒子上印有足球运动员的土豆片,虽然为了健康,尽量少吃Junk food, 但因为画面上的永伯利,又忍不住买了一筒。
……

晚上

“今天晚上吃什么?”
“嗯,晚上有球赛,还是做猪肚子吧(虽然绝对非健康食品)!”
“还得换上那双红的袜子,阿森纳今天主场。”
……

就这样,无意识中,每一天,阿森纳都会时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海布里也似乎近在咫尺(虽然在地球的另一半,但得天独厚的墨尔本,在地理名称上模仿了伦敦,于是也更加深了我们的这种幻觉)!

作为一个球迷,足球,或更确切地说,阿森纳就这样无时无刻地沁入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有一半的时间,我们生活在足球的痴迷中!

墨尔本的气候居然也很配合一个阿森纳球迷的心情!

作为南半球一个“一日四季”的城市,季节与世界大部分地区颠倒不算,一天中经常还能享受四季“风光”。近年来,由于人类加害自己的“绿屋效应”,我们更加经常地春夏秋冬搞不清,今年尤甚!比如上个星期,曾经36度,有史以来最热的10月的一天,但第二天最低气温6,7度,最高也不过是17度!屋子里的冷气和暖气,在这一两周中,交换使用!周六晚球赛前,一国内朋友打电话来,谈话间,因为想搞清时差,就问:“你们那里到底是什么季节?该夏天了吧?”可能是这几日温度太低之故,什么季节又有些糊涂,所以不得不思索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嗯,好像还没有,应该还是晚春,因为还没有改夏令时呢 ……”可是赛完球,无意看到了电视新闻节目,提醒大家,12点时,请将钟表的指针拨到1点……当时室外温度已经降到了5度!

莫斯科几乎冰冻的球场,将我们的热度降到零下,雷丁4-0的狂热,又将我们带回炽热绿荫,随着昨天的1-1被逼平,球迷身边的温度又在下滑…

我们就是这样,长此以往地经受着这种冷热的处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定需要冷热处理;

球迷是怎样成长的?也需要自觉自愿或不自觉不自愿地经受另一种冷热的处理:

享受和折磨,看来是球迷的责任和权利。

足球对于我们来说,绝对已不只是娱乐了,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的除了赏心悦目,趣味颖然,和时不时的狂喜外,还有失望,悲哀,沮丧,甚至愤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许会一直这样下去…

那天,谈起了去伦敦,在一旁的五岁的小侄女问:“叔叔为什么要到伦敦去?”

答:“去看阿森纳踢球呀!”

小侄女又问:“阿森纳是什么?”

答:“一个足球队。”

小侄女又问:“足球队是什么呀?”

答:“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踢足球呀!”

小侄女又问:“叔叔老是看他们,他们是叔叔的朋友吗?”

犹豫了一下后,答:“是啊,他们都是叔叔的朋友!”

岂止是朋友,阿森纳俱乐部的教练和球员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远比一般朋友重要的多!作为球迷,球队给我们带了了常人不能享受到的乐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多了许多其他人所没有的,息息相关的亲人,多了一个特殊的家……

作为枪手的球迷,我们可能真是特殊的一群,一群不可自拔的,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生活在足球狂热中的信徒,一群理想化的人,一群依然傻乎乎地相信忠诚,依然傻乎乎地追求美和纯真的人…

最近很忙,任务压身,不想再为阿森纳“浪费”太多的时间,但好像上了瘾一样,欲罢不能!几次想退出“江湖”,但几次没有成功!

球队对我们生活,工作带了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我们后悔吗?

昨天晚上细想时,似乎有一点,但今天早上起来,还是那一句话:让我们去海布里吧!

Let’s go to Highbury!

(我们有了新的家,但在新家门口,我们依然看得见海布里,对我们这群出生在海布里的阿森纳子弟们来说,海布里永远近在眼前!)


忍不住要水一下!

October 29th, 2006

转自枪手论坛: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82875&extra=page%3D1
========================================================

阿森纳的这支队伍可以在上赛季击败皇马,击败尤文,也可以7-0击败埃弗顿;这个赛季可以五连胜,其中包括曼联客场……这些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敢于和阿森纳对攻!而现在的埃弗顿等一些中流队,可以为了一分,10人死守,不采取一点主动进攻!

坛友马卡在另一个帖中称他们为“死守的老油条”,如何对付博尔顿式的,英超中越来越多的,死守的老油条们,阿森纳真得找出合适踢法,但也不能学那种野蛮的“血性”,失去自我!

阿森纳该怎么办,不懂战术,不敢贸然高参,所以没有答案,只有郁闷!

看球后对阿森纳不能取胜这类球队,当然很恼火,但更恼火的是,越来越多的球队变成了中游队博尔顿式的老油条!

昨天一度阿森纳持球率达90%以上,30来次射门,对方守门员有两个超状态扑救,而对方只有2次射门?BBC比赛报道说:又是一次,阿森纳应该至少进5个球!

对方犯规20多次,阿森纳只有6次,可黄牌却得了2个,对方也只有三个黄牌!而且小法是因为对方球员多次在他身后铲抢犯规,裁判不吹,对裁判表示不满(看口形好像在骂)而被黄牌; 加拉也是因为对方球员摔跤选手式的犯规被激怒,与对方争执被黄牌,两个黄牌都不是犯规得来的!

又是这个教练,好像人们已经忘掉了切尔西的两个守门员!

如果裁判对过激的身体碰撞过于宽容的话,如果大家都认为这种对抗是血性的表现的话,那英超球队都会学博尔顿对付阿森纳一样地来对付所有进攻性球队,我们就会越来越少地看见4-0,5-0,7-0的精彩足球,越来越多地为郁闷的0-0和1-1恼火!

昨天还看到一个帖子,关于为什么我们喜欢英超,但是,今天,想到如果英超比赛都像昨天那场比赛一样,英超联赛还有什么看头!

阿森纳14

学会做个好球迷 – 雷丁0 – 4 阿森纳

October 23rd, 2006

0 – 4大胜后,枪迷兴高采烈,那许多的赞扬声让我们这些球迷真为我们的球队感到自豪!场上评论员赞扬阿森纳球队流利的踢法,赞扬阿森纳球员间协调的配合,赞扬阿森纳展示的真正的足球…

外界也几乎众口一词,在这些赞叹声中,我们也听到了众多雷丁球迷的声音!

在雷丁的球迷论坛上,球迷们为枪手的精彩球艺所折服。他们1-1逼平曼联,而切尔西面对他们,仅靠乌龙取胜,只有在遇到阿森纳后,他们才第一次见识了英超强队的真正水平!雷丁球迷们说得很清楚:要向枪手们学习,希望有一天,他们也能踢出这样真正的足球,,,

球场上的雷丁球迷的表现,也让人感动!

在他们0-4失利时,球迷们依然以热烈的歌声和口号声鼓舞着球队;

在比赛结束后,大部分雷丁球迷留在了场内,向退场的枪手们报以热烈掌声!

真像马卡所说,雷丁球迷的举动“代表了英超一种可贵的精神,英国的球迷是最好的球迷”,他们理解足球,理解球员,热爱足球也爱护球员!

记得被击败的对方球队赞扬枪手已不止一次,记得对方球迷为破了他们大门的亨利利高唱赞歌也不止一次,当然,能得此殊荣的除了阿森纳球队外,除了亨利外,在足球界好像也不多见,但对方球迷们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对足球和球员的欣赏和理解,是绝对值得我们学习的!

也许可爱的英超球迷也是我们喜欢英超足球的原因之一?

其实,球场上向我们显示了英超球迷可贵精神的不只是雷丁球迷,还有我们那些做客雷丁的枪手球迷们!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下半场刚开始,场上阿森纳球迷齐声唱起了:“Robin Van Persie(击掌4声),Robin Van Persie!(击掌4声),Robin Van Persie!……”

范佩西在上半场似乎心神不定,该传球不传,该射门不射,而在那记踢飞了的任意球中,几乎见不到球艺高超的小范的一点影子!范佩西怎么了?是什么困扰着我们的小范?看到他那个样子,有一些担忧,但有更多的同情!

我们球场上可爱的球迷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似乎在休息的短短时间内,大家商定好了一样,下半场一开始,场内就洋溢起这令人感动的,鼓励小范的歌声!

这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一次参加区中学运动会,我正在跳高的沙坑前做准备工作,突然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加油声,回头看时,只见长跑运动员们已全部跑到了终点,跑道上只剩下了一位筋疲力尽,几乎抬不起脚来的运动员,他离终点还有半圈跑道的距离,但他没有放弃,在加油声的鼓励中,居然加快了速度,冲向了终点!记得当时心中一阵感动,不知哪来的一股邪劲儿,一跃跳出了自己再也没有超越的最好成绩!

从那以后,就知道鼓励会带来奇迹,鼓励中那种理解和爱护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范佩西是一天才球员,他的球艺,常让人惊艳!

但他毕竟还年轻,像阿德巴约一样,像阿布依一样,像弗莱米尼一样,像霍伊特一样,像已离队的雷耶斯一样……他们场上表现得好坏,自信心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几乎每个球星,都有这么个过程 – 一个成长的过程,那张亨利躲在谁的身后,不敢看罚点球的照片,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在成为巨星之前,在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之前,许多天才球员都会在某时某刻,希望藏在什么人的身后!

有无自信心,就是成名球员与未成名球员之间,一个最大的区别 !

他们都还年轻,在成名之前,需要自信,需要鼓励!

球迷是球队制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赛场上的球迷们理解这点,他们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球迷,怎样才是一个好球迷!

每场比赛,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在努力学会做个好球迷!

温格的“坦白”

October 6th, 2006

昨天晚上看到了有关温格网络访谈的那篇报道,读了其中一段,油然而生一份感动!

“如果您可以推翻你的一项决定,会是什么?

我曾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我给您一个例子。2002年罗伯特•皮雷受伤的那次,当时在左翼这个位置他是世界上最佳的球员。那个星期我曾决定不使用皮雷踢与纽卡斯尔的比赛,但离比赛越临近,我越想派他上场,因为如果我们赢了那场比赛的话,我们几乎就拿到(足总杯)了。在赛前24小时我改变了主意,不幸那场比赛他遭到严重受伤。我回家时在想我是多么的愚蠢,因为我本应该按我原来的计划去做••••••他错过了世界杯,之后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决定。这不是命运,因为我曾坚信是时候让他休息了,因为他显示出疲劳的征兆,因此你就应协调上场次数来减少受伤的机会。实际上我心里知道派他上场是不恰当的,但是在最后作决定时我优柔寡断了。”

这是温格有关皮雷的一席讲话,没想到一个决策,竟让教授自责了那么多年!:gandong:其实皮雷场上的受伤,真是一件有些偶然的事情,但教授勇敢地承担了责任,说“这不是命运”,而是他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

皮雷的受伤,的确让人十分心痛和遗憾,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心头都会涌起一种隐隐的伤感!这应该是他足球生涯中受到的最大的打击,他因此失去的,不仅是那次世界杯的机会,实际上他是失去了成为世界足坛巨星的可能!打那次受伤后,皮雷,从他足球生涯的顶峰,逐渐走着下坡路,一个球星无比辉煌的前程,就在一瞬间,这样地消失了!

对一个职业球员来说,这毋宁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饮恨,但今天,教授居然主动出来,承担了这个沉重的责任!说实话,刚听到教授的“坦白”时,我几乎对教授产生了一丝的怨恨- 恨他一时的犹豫,影响了心爱的皮雷的前程!

但紧接着,却越来越感受到教授话语的分量,以及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遗憾!

作为一个十分尊敬和崇拜教授的球迷,在听到教授的这份坦诚后,因为热爱皮雷,也会对教授感到瞬间的不满,那作为皮雷本身呢?他是不是会因此对教授怨恨终生?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皮雷和其他离开阿森纳的球员们一样,依然与教授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我昨天还在法国见了帕特里克•维埃拉、埃曼努尔•佩蒂特和雷米•加尔德。我今天跟罗伯特•皮雷通了电话。我昨天被问到了一些困难的问题,帕特里克问了我有关于我们在一起的九年的事!”

皮雷可能比我们更理解教授!因为正像教授在皮雷离开时,对他的评价一样:“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球员,他也是一个好人”- 教授和皮雷,他们不仅伟大,他们也都是好人!

昨晚看到这段网络访谈后,我和皮雷的铁杆球迷安怡 有过下面一段对话:

asn14(感叹道):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当初教授想给皮雷两年的续约,也许觉得内疚啊……

安怡(有些难过):据说俱乐部已决定给他两年续约,但为什么最后他又离开了枪手呢?要是皮雷现在还在这里多好!
(http://bbs.sports.163.com/asenna/12023,5.html)

asn14(继续感叹):唉,可能已经不是2年续约的问题了,即便给皮雷两年,他在阿森纳也不会愉快!在一个像阿森纳这样的球队里,压力总是很大的,如果皮雷经常坐在板凳上,那伦敦的寒冷和浓雾,加上与过去辉煌的对比,恐怕对一个球员来说,绝对不是结束他足球生涯的最好的方式!

安怡(有些被说服):是啊,可是…

asn14(本人总是很哲理,哈):现在他在那里享受着阳光和球队里松快的气氛,虽然皮雷可以在法国退休,但去一个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享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也很好吗?我觉得对皮雷自己来说, “it is all about life style”!

安怡(心情转好):这样看来,是皮雷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哎,实在也不能怪温格啊…

这时,我们对温格的“坦白”,越加敬重!:gandong:

就这样,昨天晚上,想象着皮雷如何沐浴着西班牙那和暖的阳光,想象着他如何轻松潇洒地在那个有着颇为诗意名字的球场上,享受着他热爱的足球,于是,怀着比较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早上起来,看到了大炮的翻译,又想起了昨晚的对话……

最后还想补充一句:温格教授敏锐的思路,超常的幽默,经常让他出语惊人!

这不,在刚刚听到那个鲁尼小子,大言不惭地说他自己很诚实,决不假摔后,昨晚温格就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您能推翻一项裁判的判罚,会是哪个?” 做出的回答,真让人忍俊不禁:

我感到(迈克)赖利在我们(49场不败后)冲击第50场比赛中,判给曼彻斯特联队的一粒点球完全是无中生有。那是一个令我十分遗憾的判罚。鲁尼在那场比赛中纯属假摔。:D那一天我们本不应该输球的!

阿森-温格枪手十年

October 5th, 2006

译自:http://news.bbc.co.uk/sport2/hi/football/teams/a/arsenal/5380998.stm

========================================================

(一)

“无论你是否准备好,我已经来到,你无法躲藏,我一定要找到你,并让你离不开我”

1996年9月28日,当Fugees的歌排在流行歌曲的榜首时,阿森.温格来到阿森纳。

他们歌词中表达的意思很恰当,当时许多枪手球迷对这位没有太多人听说过的,戴眼镜的法国人缺乏信心,虽然他击败一些传奇性的人物 – 如约翰•克鲁伊夫(译者注:Johan Cruyff,巴塞罗那主教练)被选为枪手教练。

十年来,在经历了”Le Boss”革命后; 在他将俱乐部改造得绿茵场内外面目一新后;在他创立了一个踢出了速度和风度的球队后,那些当年以取笑的口吻“阿森,谁?” 来欢迎温格的球迷们,现在都“步入了温格的梦境”!

(二)

在1996年,俱乐部以保守的防卫踢法而出名,受到了“无聊,无聊,阿森纳“的讥讽。

但法国人有着对完美的执著追求,以及洞察细微的观察能力,他将训练的时间精确到以秒计算,将饮食的控制以卡路里为单位,彻底改变了球员的态度,也同样改变了球迷们的态度。

他的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延长了后防四老的体育年龄,与此同时,他也播下闪烁在今天球场上的那些种子,

565场比赛中,1,020个进球,由十年前的平均每场1.37个进球,提高到了1.8。

(三)

没有实质的风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教授的在创立风格的同时还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虽然Fugees们还唱过,做事情要慢慢来,但温格在这方面可一点儿也没有听从他们的。

在他来阿森纳两年之前,枪手还位处联赛排名榜的下半部分,在之前的连续五年中,枪手最好的成绩也只不过是联赛的第4名

而在温格来俱乐部的头20个月中,在他的第一个赛季因进球数之差而失去了欧冠赛的位置后,他获得了他的4个足总杯中的第一个,然后又荣获了他的三个英超冠军中的第一个奖杯,和两个双冠中的第一个桂冠!

(四)

在获得银色奖杯的同时,温格在北伦敦创立了一段持久的成功时期

自从1997年以来,枪手每个赛季如果不是位居联赛第二,也至少能进入足总杯或冠军杯的决赛。

最近一次的“极度失望”,是他在欧冠决赛中的失利,这是自从2002年以来,俱乐部在一个赛季中第一次没有拿到奖杯。

正像阿森纳的球迷们所说“温格明白”,温格坚信,枪手将会在夺冠的路上更进一步!他曾经因为说过枪手可以整个赛季不失一场球而被人们笑话,但在2004年,整个赛季“无往不胜”的神话证明了他的英明。

(五)

这些成功,对一个人特别有刺激-佛格森爵士

温格形容他与曼联教练爵爷的关系”有点喜剧的味道”, 而说这些话时,他脸上的笑容总是带些恶作剧的成分。

但谈到严肃的足球时,关于“最漂亮的老婆”和比萨饼就成了次要的了,从最近联赛的对抗中可以看出,温格已经略胜一筹。

这位阿森纳boss认为最近一次令人惊叹的1-0对曼联的胜利,是他四次享受在老特拉福德的胜利中,最令他满意的一次!

(六)

如果说温格对爵爷的冲击很有娱乐性,那他对英国足球的冲击,则应该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看看几个顶级俱乐部,除了曼联外,都走向了启用外国教练的路子,就连英总足的诶里克森也是来自国外。

虽然英国在瑞典人手下“享受”着有好有坏的结果,但利物浦教练的更换和切尔西决定在荷兰,意大利人之后雇用葡萄牙人却尝到了胜果。

如果模仿是一种最真心实意的恭维的话,甚至热刺也向温格摘帽表示敬意 – 在使用了Christian Gross 和Jacques Santini之后,启用了Martin Jol(译者注:荷兰人)

(七)

谈到外国人,就要谈到温格备受责怪的转会策略 – 外国球员逐渐取代了英国球员。

温格的第一个交易 – 签下的维耶拉并送走了麦高惴克(Eddie McGoldrick),就显示了阿森纳转会的方向。

他平均每年的转会费用大约在450万英镑左右,估计他一共(译者注:10年来)花掉了1.6亿的转会费,这比伦敦另一边切尔西的穆尼利奥在仅仅两年中,无节制挥霍的钱财还要少一些!

虽然也有不尽人意处- 杰弗斯(Francis Jeffers)更像一个纸盒子(cardboard box) ,而不像“盒子中的狐狸”(“fox in the box”) – 但温格的确签下并培养出了一些传奇式的人物!

(八)

并且温格绝不单纯依靠大手笔的转会交易

这位法国人的精明和慧眼,以及他对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的信任,让我们见到了足球中最令人激动的天才在北伦敦得到了完善。

阿奈尔卡,图雷,法布里加斯还有埃布伊,他们来的时候均为无名小辈……在温格的后备线上,还有更多潜在的宝石以待开发!

无法重用英国球员,而那些得到点化的非洲,西班牙和法国球员只能有利于他们各自的国家队,这点也给温格带来了许多的抱怨。对此他是如何反应的呢?“代表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是其价值,而不是护照!”

(九)

57岁的温格为阿森纳的构想远远超出了绿茵场之外

当他刚到阿森纳时,俱乐部租借的训练场地之差,使他大吃一惊。1999年,他将阿内尔卡卖给皇马赚了2300万英镑,这比在伦敦Colney修建起的那座太空时代的建筑物需要的经费还要充裕,现在,枪手们可以在那里完成他们训练的进度。

但今天,那笔投资的成功已被新球场的辉煌所遮盖,温格的雄心和抱负,使这座花了3.9亿的球场得以建成。

他对建新球场的执著,加上球场上的成功,促使了俱乐部上层的投入,帮助温格带领拥有6万席位的新家的枪手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

“我唯一感兴趣的是未来;要转向下一场比赛,并显示你们有所提高,”温格曾经这么说过。

这表明周末对查尔顿的客场比赛,是在争冠的道路上的又一个3分,尽管切尔西目前在英超还有着统治地位,只是温格拒绝放弃

亨利说了球队要为温格,这位“为足球而生”的人,做些什么“特殊的事情”。

温格与俱乐部的合约到2008年,而阿森纳执行主席戴恩已经表明,这位被他称为“制造奇迹者”的人将在俱乐部拥有终生职位,不过温格以其10年的辉煌,已在俱乐部为自己立下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