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February, 2008

一个翻译的日记(十三)

Tuesday, February 26th, 2008

 (连载于: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38245&extra=page%3D1) 

2月22日 星期五

……

今天彼得让云站在楼梯口,做上台阶的动作,练习云功能比较差的左腿的承重能力。彼得坐在云身后的一把椅子上,支撑并观察他双腿的动作。 楼梯口比较小,只能挤下三个人,林(Lin) 就到厨房给我们烧水沏茶,并说要给我们尝一尝她自己做的年糕。

刚知道Lin是云太太的姓,澳洲风俗比较随意,除了中小学的学生称呼老师必须带“头衔”外,比如先生,小姐,什么的,一般人之间都互称名字,比如雇员和雇主之间,大学生和导师之间等,自己也习惯了,不过有时听见三岁小孩儿叫白发苍苍老者的名字时,还是觉得有些好笑。但有些中国人的名字外国人叫不顺口,比如名字中有拼音X,R,打头的字:夏,雪,新,晓,仁,日,若等等,让那些只会说英语的人来念这些字,听起来真的是很受罪,因此很多人都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或让外国人称呼自己比较容易念出来的姓,李,林,刘等,有些姓外国人念起来也很变味儿,比如“王”,多半都被念成了“万”,而“方”念出来就成了“范”…

言归正传,呵呵!

他们的楼梯不算宽,但楼梯两边的墙上,只有一边有扶手,因为圆形拐弯处不好放椅子,因此云站得比较靠近没有扶手的一边。在锻炼时,彼得一般不让云用拐棍,因此对我说:“Anne,把你的手放在那里,如果云撑不住的时候,可以有根救命稻草,呵呵,不过最好不要去扶他,谢谢!”

我笑答到:“没问题,我一定表现得像个称职的扶手,固定在墙上!”说着就把手靠在云手边的墙上,看了云一眼,并对他说:“虽然彼得不让我扶你,但我也不会看着你摔倒的,你就大胆练习吧!”

“谢谢你!”云笑着侧脸看了我一下,于是我的心跳就过速了一下,因为他那有些深邃的一瞥,真的有些意味深长?也许是我神经过敏? 但在做到最后一个动作时,云踉跄了一下,抓住了我的手…

“对不起!”他说,不知是对彼得还是对我,我们同时回答道:“没有关系!”但却感觉到他在松手之前,又紧握了一下,从侧面看不出他的表情,但今天一进门,就觉得他似乎有话要说,这一握,更加让我下了决心,今天一定要进一步从侧面试探一下!

在楼梯口的运动做完时,彼得让云休息一下。云指着厨房台子上放的一盘像小月饼一样的年糕,说:“你们喝点茶,尝尝林的手艺!”语气中很有些赞美的味道。林笑着说:“瞎做的,不一定好吃,”,她看着云,有些娇嗔地说“你喜欢吃,就以为别人也喜欢吃?” 又转过身对我解释道:“他就喜欢吃东北农村的粘豆包,但这里买不到黄黏米面,用糯米作,味道不一样,但他也爱吃!”

我将她的话翻译给彼得,看来这个彼得对有机会品尝中国过年的特色食品,是当仁不让的,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抓起了一个年糕塞到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嗯,嗯”地点头赞许。  

我们几个都笑了起来,这是来他们家翻译,第一次看到他们两个笑得那么开怀,想起了以前听到的关于他俩的故事,那个曾经让我相当感动的故事,不过当时,虽然不像邓捷演的宜妃那样爱吃醋,但感动之余,也还是有点儿悻悻然……

为掩饰自己走神,赶紧也拿起了一块林的年糕品尝起来。糯米面不像外边卖的粘得沾牙,里面的豆沙也是自己家用红豆煮了以后做出来的,比买来的现成豆沙香,也没有那么甜,糯米豆包尝起来比粘豆包细腻,真是挺好吃的,因此在品尝了一个后,也是赞不绝口,还一点也没有推让地吃了第二个。

因为自幼爱吃粘的东西,所以和云一样,对黄米面粘豆包也很怀念,怀念的还有上海的糯米糍粑和天津的切糕,写到这里,已经有些口水嘀嘀嗒了…

边吃边喝茶,在与彼得和他们两位闲聊中国过年的风俗时,及时地提到了前个周日在我家的聚会,告诉他们,我认识的一个澳洲科工联的安德森博士也在座,他与云工作上有合作,聚会时,还谈起了云这次会议期间出车祸的事等等…..

 “是吗?”林说,“怎么那么巧!”

我接着问:“上次我看见来你家的,是不是这个安德森博士?”

林告诉我正是他,我提到聚会上,这个博士似乎很有心思的样子,并问道:“他上次来,说了什么没有?” 林回答道:“他除了问候外,还问了从堪培拉送回来的手提箱中有没有资料和样品?”

我装着有意无意地问道:“有吗?” 林回答说:“有一些资料,但没有什么样品。”

这时,我下意识地看了云一眼,他那有些猜不透的略带笑意的眼神,让我心中一惊,手中的那杯清茶也泼了出来一些…..

让他们回家

Thursday, February 14th, 2008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月13日正式就200年来土著人所遭受的苦难作出正式道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开启澳大利亚国内种族关系的新纪元。

澳大利亚议会当天一致通过了陆克文提出的进行道歉的动议。随后,陆克文发表讲话说:“我们就历届澳大利亚政府和议会通过的给我们那些同胞们造成深重苦难的法律和政策致歉。我们尤其要对强迫土著儿童与他们的家人和家乡分离致歉。”

  陆克文连用三个“对不起”向当地的土著人表示歉意。他说:“对那些被偷走的一代、他们的后人和家人所承受的痛苦、苦难,我们说对不起;对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和被拆散的家庭,我们说对不起;对于强加给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们说对不起;我们澳大利亚议会敬请土著人士接受这一歉意。作为国家和解的一部分,我们提出了这一道歉。”

  对于陆克文这一番诚挚的讲演,在场的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应邀出席的土著人士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被偷走的一代”组织发言人汤姆·卡尔马表示:“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今天,我们的领导人终于公开承认,尊重和希望是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准则。”

 

澳大利亚最早居民为土著族群成员,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但自从18世纪后半叶英国殖民者登陆后,土著人的命运便充满了血泪和屈辱。

目前,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为2100万,其中土著人总共有45万,他们是该国最为贫穷的社会群体,大都在偏远的内陆定居点过着简陋的生活。澳洲工党基廷任总理时,曾在1997年公布了一份题为《让他们回家》的报告,披露了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土著人儿童被迫离开家园接受白人家庭抚养的事实,从而令这一问题引起了澳大利亚社会的重视。这些土著人儿童也由此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他们许多都在寄养家庭中受到虐待,不准说自己的语言。

陆克文的讲话受到了澳大利亚全国的关注。国家电视台全程直播,许多露天广场上竖起了巨型屏幕,供人们观看;学校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演讲。

在议会的道歉之后,陆克文总理又进一步讲话,声称应该抹掉“澳洲灵魂上的污迹- stain from the soul of Australia ”

“是时候了,真正是时候了…是我们全体澳大利亚人,无论是土著人还是非土著人走到一起的时候了,让我们真正地和解并共同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

陆克文总理还讨论了基廷政府发起的一份“让他们回家”的报告。

“在那些一手材料中,有令人发指的最原始的材料。

“透过一页页纸张,痛苦的呼吁震撼心灵 – 那些悲痛,那些耻辱,那些无视,还有将母亲和孩子生生分离的残酷,都深深地侵扰着我们的心灵,侵扰着我们最基本的人性。

“这些故事大声疾呼,让人们去倾听和道歉。

“但10多年来,国会的反应却是冰冷,顽固和令人窒息的沉默。

“不知为什么,我们国会似乎失去了对孰是孰非的最基本的直觉。

“并似乎在寻找所有可能的借口,推卸对这一错误的责任。

“似乎“被偷走的一代”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学中有趣的现象,应该将其留给历史学家们,留给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斗士们去操心。

“但被偷走的一代,并不是知识界的猎奇,他们也是人类,是被国会和政府的决议深深伤害的人类。

“而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无视和延误终于可以结束了。”

陆克文总理的讲话,得到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总理说出了三个“sorry”之后,人群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

土著人的旗帜和澳大利亚国旗点缀着天空,当陆克文总理结束讲话时,大家站了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在哭泣,更多的人在微笑,而其他人只是轻声地在说“对”。

当自由党的尼尔森先生接过话筒时,人群中响起了哄声,一位女士说,他们根本不应该让他讲话,许多人背过身,堵住了耳朵…

尼尔森先生在他的讲话中,还是在为他政党的政策辩解:“….当时作出这些事,一些人的本意还是好的….”

Wednesday, February 6th, 2008

恭贺新禧!

春城的“莫斯科餐厅”?

Monday, February 4th, 2008

在枪手论坛上谈东北菜馆,谈出了一段几乎忘却的记忆:

有幸在正值青春年华时,在东北呆过7,8年,所以在记忆的美好中,总是有冰天雪地的场景,还有那春天的杨花,那一望无际的秋田,五月的丁香,以及梦一般晶莹的雪夜…

对东北菜饭馆的菜没有太多印象,因为在农村时,酸菜猪肉粉条和粘豆包,就是过年最好的嚼头。而有机会在春城几年时,正值困难时期,又吃在大学的食堂,几个月不食肉味儿是常事,冬季的菜就是白菜土豆,记得曾偷大学食堂的土豆,晚上在宿舍用洗脸盆放在电炉子上煮了吃,因为肚里没油水,晚上很饿…还记得曾想上附近一小餐馆开荤,穿过冰天雪地的斯大林大街进去一看,在那个比外边稍微温暖一点儿的餐馆里,只有冰凉的豆腐丝摆在柜台中……

但也就是在那时候,和弟弟(与我同校)及两位地质宫的好友偶尔上春城的“莫斯科餐厅”,其实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只是感觉和北京那时的同名餐馆类似,但东西远不如北京的丰富和货真价实,咖啡,红茶,好像还有一点点肉菜,也许是牛排?只记得连一杯淡淡的红茶都相当贵,当时对价格也没有太注意,因为男孩子们是不会让我掏钱的…

只是那里恬静的气氛,还有坐在我对面的那位手捧一本书的大男孩,也许曾经出现在自己的回忆中……?

一个翻译的日记(十二)

Friday, February 1st, 2008

 (连载于: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38245&extra=page%3D1

2月22日 星期五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星期五,还是去云那里做翻译,从第一次去他家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是第四次去,但围绕在云周围的疑雾,却似乎越来越浓?

今天见到云的时候,觉得他脸色健康了许多,20年的间隔,慢慢在消失,恍惚间,坐在轮椅上的他,好像依然是那个在空空荡荡的我的家中,在两把当饭桌的木椅旁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的他?

他现在看着我的神情,就和那时看见椅子上的两碗没有鸡蛋的打卤面一样,脸上的微笑居然又透着戏谑?

不自觉地像以前那样瞪了他一眼,一转身,看见Lin有些好奇地看着我,才从恍惚中回过味儿来,满脸堆笑,跟他们两位打了招呼…

记得那次是在上山下乡之前,我母亲单位的造反派从保定赶到天津,第二次大规模抄家,省委老干部的家,几乎无一幸免。这次在我们家,他们“扫荡”得很彻底,连稍微像样一点的家具也都给搬走了。我父母从上海带过来的一张巨大的红木双人床,本来还心存侥幸,觉得他们搬不走,真的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干劲十足,干净利索地将小楼内的东西几乎一扫而空。

好在年近60,患有心肌梗塞的父亲刚刚去了干校,而母亲一直被关押在保定,我们下乡的行装也基本打点好了,人走楼空,也没有什么好记挂的。

云又是突然来访,他一般是来找我父亲谈天的,因此一见面,我就没好气地告诉他,我爸爸去干校了!父亲去干校的消息看来有些让他吃惊,又看到小楼空空荡荡,就关心地询问起来。我们俩坐在客厅里仅存的几张破椅子上,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起来,虽然感激他下乡之前,还来与父亲道别,但心中对他选择与那个女生一个集体户,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因此并不是很热情,时值正午,也没有打算留他吃饭的意思,后来自己觉得有些饥饿难挨,才问:“你要不要在这里吃午饭?我门家已经几乎弹尽粮绝,可没有什么好吃的啊!”

云嘻嘻一笑问:“我不来的话,你打算吃什么啊?”

“咸菜大蒜就面条儿!”知道他们南方人绝对不会像我一样,那么喜欢吃面:不是开玩笑,真的只要有咸菜大蒜,我什么样的面条都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好哇,早就听你爸爸夸过你擀面条的手艺,今天能不能露一手?”然后装出一幅可怜相,双手作揖:“你就可怜可怜你的老同学,多做一口还不行吗?”

其实就是在我们那个“艰苦”的年代,在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中,手擀面条,也已经算是绝活儿了!因为受我爸爸的影响,特爱吃面,而家里老保姆徐阿姨的公公,解放以前,曾经是开面馆儿的。经常看到徐阿姨手起刀落,面条很快就摆满了一篦帘,那面条,嘿,整整齐齐比机器压出来的还要好看,自己在一旁,就好像看一个身怀十八般武艺的侠客表演绝技一样,心中好生羡慕,于是拜师,几次后,擀出来的面条,虽然比机器做得差远了,但还是受到了爸爸的大力鼓励和赞扬。

当徐阿姨被造反派赶回了保定老家,做饭的任务自然落到我们几个身上,而逍遥派的我,闲在家里,时间最多,又是兄弟姐妹中爱好最多,手最巧的,因此也是唯一的一个,还能对付几个最简单的菜,什么鸡蛋炒西红柿,凉拌黄瓜之类的。于是能者多劳,擀面条儿的手艺,在那段时间里,也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让我有些吃惊的是,父亲在和云这小子谈话中,居然还会谈到这件事?看来即使清醒明智如我父亲一般的人,在谈到自己的孩子们时,也经常难以掩饰他盲目的喜爱?

云看我还在犹豫,就又将了我一军:“真不敢相信,像你们这样的,家里不是有厨师,就是有保姆,还会擀面条?能捏个饺子就不错了?”

若是平时,听到这话,早就把他赶了出去了!而那天,一人在家,想到父母不在身边,而自己和兄弟姐妹们都即将上山下乡,面对未卜的前程,因此很有些百感交加…

说实话,一开门见到是云,虽然嘴里不客气,但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的。

因此没有理他,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去准备午饭了。也许是因为他在边上指指点点,那次的面条可是不怎么成功,不过也没有真的请他吃咸菜,而是从院里的丝瓜藤上,揪了最后的一根稍微有些老的丝瓜,削了皮,作了一碗没有鸡蛋的卤。

人说没有鸡蛋不成卤,这话一点不假,但丝瓜削皮炒熟以后,将调好的一小碗佐料倒入菜中,勾点芡粉,翠绿翠绿的,倒在面上作卤,也相当好吃!

刚才进门时,见到的云的神情,就让我想起了当时云咽着口水,盯着那两碗打卤面,一脸调侃的神情:“哇,你们家这咸菜赶上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