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华夏文化’ Category

“中华儿女”的概念(2008-2014的长帖)

Wednesday, January 5th, 2022

几句前言:

这篇多年前的博文,最近又有人开始关注,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因为在基因技术发展的今天,本人这篇博文中的一些说法又得到了更多的证实。澳洲基因测试是一门生意,因为搞基因研究的即需要统计数据,也需要经费。家里几人出于好奇,也花钱作了基因测试,从来没有怀疑自己是中国人的我们,基因中不仅有明显的中亚血统(xxx斯坦…..),或者岛国血统,居然还有少量美国印第安人的血统。如果我们的前辈能做基因测试的话,他们门血统中的中亚、或者岛国、或者印第安人的血统比例一定会更多的!
可惜文中的一些链接,时间久了,现在不一定能找到了。
==============================================

2014年: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中华儿女当自强》,看后,觉得作者似乎对"中华儿女"这个概念搞得有点不清楚?”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绝对不只是指中国的汉人?“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应该是相生相息在中华国土上的所有民族的人们的统称吧?

文中谈到蒙元之恶,满清之恶…在中国历史上,蒙,满确曾为侵略者,但几千年下来,这些“入侵”者,也成为了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康熙微服私访这样的杜撰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诗圣李白是中国人,但他很可能来自少数民族,纳兰性德的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经典,纳兰性德是满族人,但他也是一个中华儿女!

中华是个多民族的国度,其实从历史演变上看,汉族真的一点也不纯,也许大部分都是混血儿,汉族甚至可以说是不同少数民族逐渐相互同化出来的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不仅是自立自强,还有宽容和大度,后者可能是其它民族所不理解的。比如欧洲那些P大的国家,其实原本都可能是出于同一民族,他们为了P大一点的土地,几百年来互相残杀不可开交…..
又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是同根生,却相煎如此之急,追溯起来,不就是亚伯拉罕的两儿子之争吗,没想到一直不能容忍到这种地步?
 
觉得大汉民族主义的病根可能是源于对历史的不了解?西方反华,支持藏独,疆独也是因为对中华民族的不理解,大汉民族主义,为诟诬汉族的那些人找到了借口?那些为了P大点地盘,几百年自相厮杀的民族,怎能理解几千年来在偌大中华土地上,居然能相生相息那么多的民族,怎能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那种大度,包容和宽厚呢?

以下是08年的一个帖子,自己在自己地盘上(博客)的一篇闲扯,居然引起学霸专家的注意,并予以严厉斥责,呵呵

不过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大白话,贴出来,可以阐明一下自己一贯的看法。
当然,错误之处还是欢迎学霸们批判指点的。

文中很多”据说”,因为一些历史虽经他人考查,但也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一篇博文,不是论文。

===========================================================

2008年

在国内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有关中国人称谓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会接触到这个问题?

而到了国外,唐人街,华人,中国人,汉语,华语,官话,国语等名词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好奇的外国人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有时,一个名词,一个故事,一件小事,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去复习一下中国历史,去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

Mandarin – 是到澳洲后第一个引起注意的,有关的一个英语单词。

在国内学了一点点英语,只知道这个词的中文意思是橘子,所以刚来时,当听到大学一个讲师朋友问我是说广东话还是“橘子”时,有点糊涂,只好回答说:我说的是北京话,也就是普通话,并解释说是就是官方通用语言等等…

估计那位化学系讲师可能也是第一次听到“普通话”这个词,被我的一通解释搞糊涂了,也就忘掉了“Mandarin”的原意。

现在打算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像我当时那么无知,但不知道是不是能立即将Mandarin和普通话联系在一起?

因为查了一下网上字典,这个词的解释是:中国官话,国语,满清官吏 ……

这种解释对国内的学生来说,好像还是不太明确,因为“国语”和“官话”是海外华人对普通话(北京话)的不同称谓。台湾人称北京话(普通话)为国语,而香港和其他东南亚的华人则称北京话为官话(老人们)或华语。

比较讽刺的是,我们在澳洲认识的一些主张台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吕秀莲”们,也是称Mandarin为“国语”的!

清朝达官贵人是满族人,被尊称为满大人,据说(!)这就是Mandarin一词的来历。

(注意”据说”二字:这种对Mandarin的注解,是在大学兼职教授成年人中文时,取自我们应用的一本澳州某大学中文系专家们编辑的教材。实在没有想到,这篇08年一时兴起写的帖子,4年后居然还有学霸朋友予以关注,并认为这种解释“有以讹传讹之嫌”,因此在句中加了一个“据说”
其实我们当时教中文为了加强印象,会跟学生讲一些”传说“或”据说”。比如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印第安人来自中国的“考证”,不知当时作者是不是故意“以讹传讹”“误导视听”,但很明显这个解释是调侃英语的一个杜撰。作者解释说:因为当时美洲被误以为是印度,到了那里的中国人彼此祝愿在“印度之地安康”,久而久之,将自己称为“印地安”,我们教中文时,在解释印,地,安这些单词时,也曾“引经据典”谈起这个故事,那些澳州成人学生在说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生词的理解。“满大人”当然也是异曲同工了)

统治了中国295年的清政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将北京话定为正式官方语言的,没有能力去考察,但那些满清贵族们的京片子溜着呢,我们电视剧中看康熙看雍正看乾隆,好像大家都是满口北京话,当然电视剧中也比较正式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满文也比比皆是,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文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在文化上也就逐渐被同化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尽管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但因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我们经常都会忘了这点。

在比较近的五个朝代的1000多年中(公元907年到1911),辽,金, 元,明,清,有四个是少数民族统治。而且明朝的朱元璋据考证,可能也是回族人,这点,好像经当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周有光先生考证后已被确认?周先生的主要论据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回族(回族一般不会与外族通婚,我想朱元璋不是回族,也一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他的所有大将 沐英,常遇春,蓝玉……也都是回族,郑和也是回族,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成祖和自己到麦加朝圣,明武宗颁布过《禁猪令》!明代瓷器上阿拉伯纹甚多…(以上可参看

(以下可参考

1 辽:女真族(公元907-公元1125,共218年)

2 金:女真族(公元1115-公元1234,共119年)

3 元:蒙古族(公元1206-公元1368,共162年)

4 明:统治者可能是回族(公元1368-公元1644,共276年)

5 清: 满族(公元1616-公元1911,共295年)

另外 :隋 和 唐 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的朝代可能只有汉代(公元前了),还有一个只维持了20多年的西晋。

唐朝呢?唐太宗李世民好像就是汉人和胡人(鲜卑族人)的混血儿,鄂伦春人是鲜卑族人遗留下来的一个分支,当时几大姓氏就包括了鲜卑族的李姓,他们的祖先可能要追索到南北朝时的北魏(公元386年建国,定都大同)……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经考证也可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身上好像有突厥人的血液,这可以从他两个子女的名字得到证实。他的儿子叫“颇黎”,这在汉文中无法解释,其实这是突厥语“狼”的音译。狼是估厥人的图腾,用颇黎作人名像汉族人用“龙”取名一样。李白的女儿叫“明月奴”,在今天的维吾尔族中叫“阿衣努儿”的女孩子很多,“阿衣”是月亮,“努尔”是光,明月奴,月是意译,奴是音译。而李白本人长的眼睛正是突厥的眼睛特征….

李白的血统是需要考证才能搞清的,因为离现在太远,加上那时中国各民族也分得不那么清楚,而另一位中国伟大诗人纳兰性德的满族血统就不需要考证了。

很怀疑那么长时间,还有没有纯血统的“汉人”? 张王李赵遍地刘,中国最大姓氏之一的李,可能都有鲜卑族人的血统?

几千年下来,“汉人”这个概念,其实已经逐渐模糊,我们这些生长在中原的“汉人”们,可能都是混血儿?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族,现在还有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和平共处。

因为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所以相信没有人会说几千年来,那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什么的。即便说那些少数民族被同化了,也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同化”这个词,现在也被一些人用来指责为中国的“汉人”“侵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有时想想作为“汉人”,被误解也真有些冤枉,因为几千年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那些侵略并统治的,很多都是一些少数民族!

外国人可能不能理解这点,我在教成年人中文时,拿出了中国朝代年表以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可还是有学生不相信

我曾有一学生是犹太人,他谈到犹太人特别能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犹太人,唯独中国找不到,他认为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太强。虽然很早以前(900多年前),就有犹太人来中国定居的记载,在开封还有一犹太人聚集地 – 教经胡同(据说由脚筋胡同而来,因为犹太人杀牛先挑脚筋)。

这个学生还讲了一个不怎么可笑的笑话:一位犹太人在中国的餐馆吃饭时问道:什么地方都有Jews(犹太人),为什么这里没有?服务员听见了插嘴说:有啊,我们这里有Orange Juice(橘汁),Apple juice(苹果汁),还有…
(英文中“犹太人”的发音与“汁儿”类似)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犹太人血统,因为当年犹太人移居的地方好像离我们老家也不不远,而我们家几代人都是个子高,皮肤白,鼻子大…

不过开封那个教经胡同最后一个犹太人后裔家庭姓赵(又占了百家姓的一大姓),从姓氏上看,和我们不大一样,所以我们也可能像李白一样,有突厥人的血统,和那些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乌斯别克、哈萨克人沾亲带故?

(最近网上看到有将北京话和希伯来语比较的文字,还是挺有意思的,什么“俺”,“丫头”,“鸭蛋儿”,“别介”,“甭”,“胡同”,“捻儿”,“坷垃”,“疙瘩”…这些很常见的用语,居然在希伯来语中,都可以找到发音和意义上极其相似的对应的词汇,中华文化在同化其它文化中,也在被同化着…)

当然中华文化的同化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罪过,被少数民族统治过几千年的混血的“汉人”,绝对不像当初大不列颠的英国人那样有侵略性。美国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人,当时就被那些英国人屠杀得一塌糊涂。而澳洲的土著人,现在生活条件还不如非洲黑人,因此澳政府曾遭国际人权组织的斥责,而那些被挤到荒凉中部的土著人,至今还不得不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奋争…

从对台独藏独疆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仅是许多西方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就是汉人(可能是因为中国语言叫汉语,中文叫汉文),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自己,有时也搞不太清楚汉人,唐人,华人-“中华儿女,中国人”这些称谓的真正含义?

华夏文化的包容性

Friday, June 14th, 2019

读了宁稼雨 的《绪论:华夏文化的永久魅力》的短文,想补充一点:华夏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包容性是否也是其主要魅力之一?

“天下大同”,“人人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2700年前孔子的理想。 华夏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孔子之后朝政的演变。 从孔子千年之后的北魏鲜卑族开始,有一半之多的中国统治阶层都是少数民族: 鲜卑(北魏-北周)150年、契丹(辽)210年、女真(金)120年、蒙古(元)89年、满族(清)268年…..
而现在鲜卑、女真、契丹语都已失传,满语满文也都不再实用。

虽然在北魏之后的1600多年历史中,少数民族统治有八、九百年,但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最终也都为华夏文化所同化,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包容性,是其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相信华夏文化,也必将因此生机无限!

放眼当今年世界,对此格外感叹,作为华夏之人自然自豪。同为华人,若将自己置于华夏文化之外,试图逆千年之道而力图分离者,岂不可笑?

“中华儿女”的概念…【原创】

Friday, November 14th, 2014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中华儿女当自强》,看后,觉得作者似乎对"中华儿女"这个概念搞得有点不清楚?”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绝对不只是指中国的汉人?“中华儿女”或“中国人”应该是相生相息在中华国土上的所有民族的人们的统称吧?

文中谈到蒙元之恶,满清之恶…在中国历史上,蒙,满确曾为侵略者,但几千年下来,这些“入侵”者,也成为了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康熙微服私访这样的杜撰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诗圣李白是中国人,但他很可能来自少数民族,纳兰性德的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经典,纳兰性德是满族人,但他也是一个中华儿女!

中华是个多民族的国度,其实从历史演变上看,汉族真的一点也不纯,也许大部分都是混血儿,汉族甚至可以说是不同少数民族逐渐相互同化出来的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不仅是自立自强,还有宽容和大度,后者可能是其它民族所不理解的。比如欧洲那些P大的国家,其实原本都可能是出于同一民族,他们为了P大一点的土地,几百年来互相残杀不可开交…..
又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是同根生,却相煎如此之急,追溯起来,不就是亚伯拉罕的两儿子之争吗,没想到一直不能容忍到这种地步?
觉得大汉民族主义的病根可能是源于对历史的不了解?西方反华,支持藏独,疆独也是因为对中华民族的不理解,大汉民族主义,为诟诬汉族的那些人找到了借口?那些为了P大点地盘,几百年自相厮杀的民族,怎能理解几千年来在偌大中华土地上,居然能相生相息那么多的民族,怎能理解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那种大度,包容和宽厚呢?

以下是08年的一个帖子,自己在自己地盘上(博客)的一篇吊丝闲扯,居然引起学霸专家的注意,并予以严厉斥责…(红字为最近刚在《非诚无扰》上学到的两个现代汉语词汇,不知用得对不对)

不过觉得自己写的都是大白话,贴出来,可以阐明一下自己一贯的看法。
当然,错误之处还是欢迎学霸们批判指点的。

文中很多”据说”(此处= ),一些历史虽经他人考查,但也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一篇博文,不是论文,若不喜欢就不要看了

============================================

在国内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有关中国人称谓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会接触到这个问题?

而到了国外,唐人街,华人,中国人,汉语,华语,官话,国语等名词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好奇的外国人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有时,一个名词,一个故事,一件小事,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去复习一下中国历史,去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

Mandarin – 是到澳洲后第一个引起注意的,有关的一个英语单词。

在国内学了一点点英语,只知道这个词的中文意思是橘子,所以刚来时,当听到大学一个讲师朋友问我是说广东话还是“橘子”时,有点糊涂,只好回答说:我说的是北京话,也就是普通话,并解释说是就是官方通用语言等等…

估计那位化学系讲师可能也是第一次听到“普通话”这个词,被我的一通解释搞糊涂了,也就忘掉了“Mandarin”的原意。

现在打算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像我当时那么无知,但不知道是不是能立即将Mandarin和普通话联系在一起?

因为查了一下网上字典,这个词的解释是:中国官话,国语,满清官吏 ……

这种解释对国内的学生来说,好像还是不太明确,因为“国语”和“官话”是海外华人对普通话(北京话)的不同称谓。台湾人称北京话(普通话)为国语,而香港和其他东南亚的华人则称北京话为官话(老人们)或华语。

比较讽刺的是,主张台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李秀莲之类,还有阿扁们,在澳洲也是管北京话叫“国语”的!

清朝达官贵人是满族人,被尊称为满大人,据说()这就是Mandarin一词的来历。

注意”据说”二字:这种对Mandarin的注解,是在大学兼职教授成年人中文时,取自我们应用的一本澳州某大学中文系专家们编辑的教材。实在没有想到,这篇08年一时兴起写的帖子,4年后居然还有学霸朋友予以关注,并认为这种解释“有以讹传讹之嫌”,因此在句中加了一个“据说”
其实我们当时教中文为了加强印象,会跟学生讲一些”传说“或”据说”。比如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印第安人来自中国的“考证”,不知当时作者是不是故意“以讹传讹”“误导视听”,但很明显这个解释是调侃英语的一个杜撰。作者解释说:因为当时美洲被误以为是印度,到了那里的中国人彼此祝愿在“印度之地安康”,久而久之,将自己称为“印地安”,我们教中文时,在解释印,地,安这些单词时,也曾“引经据典”谈起这个故事,那些澳州成人学生在说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生词的理解。“满大人”当然也是异曲同工了

统治了中国295年的清政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将北京话定为正式官方语言的,没有能力去考察,但那些满清贵族们的京片子溜着呢,我们电视剧中看康熙看雍正看乾隆,好像大家都是满口北京话,当然电视剧中也比较正式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满文也比比皆是,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文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在文化上也就逐渐被同化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尽管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但因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我们经常都会忘了这点。

在比较近的五个朝代的1000多年中(公元907年到1911),辽,金, 元,明,清,有四个是少数民族统治。而且明朝的朱元璋据考证,可能也是回族人,这点,好像经当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周有光先生考证后已被确认?周先生的主要论据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回族(回族一般不会与外族通婚,我想朱元璋不是回族,也一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他的所有大将 沐英,常遇春,蓝玉……也都是回族,郑和也是回族,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成祖和自己到麦加朝圣,明武宗颁布过《禁猪令》!明代瓷器上阿拉伯纹甚多…(以上可参看

(以下可参考

1 辽:女真族(公元907-公元1125,共218年)

2 金:女真族(公元1115-公元1234,共119年)

3 元:蒙古族(公元1206-公元1368,共162年)

4 明:统治者可能是回族(公元1368-公元1644,共276年)

5 清: 满族(公元1616-公元1911,共295年)

 

另外 :隋 和 唐 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的朝代可能只有汉代(公元前了),还有一个只维持了20多年的西晋。

唐朝呢?唐太宗李世民好像就是汉人和胡人(鲜卑族人)的混血儿,鄂伦春人是鲜卑族人遗留下来的一个分支,当时几大姓氏就包括了鲜卑族的李姓,他们的祖先可能要追索到南北朝时的北魏(公元386年建国,定都大同)……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经考证也可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身上好像有突厥人的血液,这可以从他两个子女的名字得到证实。他的儿子叫“颇黎”,这在汉文中无法解释,其实这是突厥语“狼”的音译。狼是估厥人的图腾,用颇黎作人名像汉族人用“龙”取名一样。李白的女儿叫“明月奴”,在今天的维吾尔族中叫“阿衣努儿”的女孩子很多,“阿衣”是月亮,“努尔”是光,明月奴,月是意译,奴是音译。而李白本人长的眼睛正是突厥的眼睛特征….

李白的血统是需要考证才能搞清的,因为离现在太远,加上那时中国各民族也分得不那么清楚,而另一位中国伟大诗人纳兰性德的满族血统就不需要考证了。

很怀疑那么长时间,还有没有纯血统的“汉人”? 张王李赵遍地刘,中国最大姓氏之一的李,可能都有鲜卑族人的血统?

几千年下来,“汉人”这个概念,其实已经逐渐模糊,我们这些生长在中原的“汉人”们,可能都是混血儿?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族,现在还有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和平共处。

因为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所以相信没有人会说几千年来,那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什么的。即便说那些少数民族被同化了,也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同化”这个词,现在也被一些人用来指责为中国的“汉人”“侵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有时想想作为“汉人”,被误解也真有些冤枉,因为几千年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那些侵略并统治的,很多都是一些少数民族!

外国人可能不能理解这点,我在教成年人中文时,拿出了中国朝代年表以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可还是有学生不相信

我曾有一学生是犹太人,他谈到犹太人特别能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犹太人,唯独中国找不到,他认为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太强。虽然很早以前(900多年前),就有犹太人来中国定居的记载,在开封还有一犹太人聚集地 – 教经胡同(据说由脚筋胡同而来,因为犹太人杀牛先挑脚筋)。

这个学生还讲了一个不怎么可笑的笑话:一位犹太人在中国的餐馆吃饭时问道:什么地方都有Jews(犹太人),为什么这里没有?服务员听见了插嘴说:有啊,我们这里有orenge Juice(橘汁),apple juice(苹果汁),还有…
(英文中“犹太人”的发音与“汁儿”类似)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犹太人血统,因为当年犹太人移居的地方好像离我们老家也不不远,而我们家几代人都是个子高,皮肤白,鼻子大…

不过开封那个教经胡同最后一个犹太人后裔家庭姓赵(又占了百家姓的一大姓),从姓氏上看,和我们不大一样,所以我们也可能像李白一样,有突厥人的血统,和那些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人沾亲带故?

(最近网上看到有将北京话和希伯来语比较的文字,还是挺有意思的,什么“俺”,“丫头”,“鸭蛋儿”,“别介”,“甭”,“胡同”,“捻儿”,“坷垃”,“疙瘩”…这些很常见的用语,居然在希伯来语中,都可以找到发音和意义上极其相似的对应的词汇,中华文化在同化其它文化中,也在被同化着…)

当然中华文化的同化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罪过,被少数民族统治过几千年的混血的“汉人”,绝对不像当初大不列颠的英国人那样有侵略性。美国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人,当时就被那些英国人屠杀得一塌糊涂。而澳洲的土著人,现在生活条件还不如非洲黑人,因此澳政府曾遭国际人权组织的斥责,而那些被挤到荒凉中部的土著人,至今还不得不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奋争…

从对台独藏独疆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仅是许多西方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就是汉人(可能是因为中国语言叫汉语,中文叫汉文),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自己,有时也搞不太清楚汉人,唐人,华人-“中华儿女,中国人”这些称谓的真正含义?

 

汉人,唐人,华人…

Saturday, March 22nd, 2008

在国内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有关中国人称谓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不会接触到这个问题?

而到了国外,唐人街,华人,中国人,汉语,华语,官话,国语等名词经常出现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好奇的外国人有关中国的一些问题,有时,一个名词,一个故事,一件小事,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去复习一下中国历史,去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

Mandarin – 是到澳洲后第一个引起注意的,有关的一个英语单词。

在国内学了一点点英语,只知道这个词的中文意思是橘子,所以刚来时,当听到大学一个讲师朋友问我是说广东话还是“橘子”时,有点糊涂,只好回答说:我说的是北京话,也就是普通话,并解释说是就是官方通用语言等等…

估计那位化学系讲师可能也是第一次听到“普通话”这个词,被我的一通解释搞糊涂了,也就忘掉了“Mandarin”的原意。

现在打算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像我当时那么无知,但不知道是不是能立即将Mandarin和普通话联系在一起?

因为查了一下网上字典,这个词的解释是:中国官话,国语,满清官吏 ……

这种解释对国内的学生来说,好像还是不太明确,因为“国语”和“官话”是海外华人对普通话(北京话)的不同称谓。台湾人称北京话(普通话)为国语,而香港和其他东南亚的华人则称北京话为官话(老人们)或华语。

比较讽刺的是,主张台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李秀莲之类,还有阿扁们,在澳洲也是管北京话叫“国语”的!

清朝达官贵人是满族人,被尊称为满大人,据说这就是Mandarin一词的来历。

(注:此解释出自于我们教中文时应用的一本澳州某大学中文系专家们编辑的教材。实在没有想到,这篇08年一时兴起写的帖子,4年后居然还有朋友关注,并认为这种解释“有以讹传讹之嫌”,因此在句中加了一个“据说”
突然想起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印第安人来自中国的“考证”,不知当时作者是不是故意“以讹传讹”“误导视听”,但很明显这个解释是调侃英语的一个杜撰,作者解释说:因为当时美洲被误以为是印度,到了那里的中国人彼此祝愿在“印度之地安康”,久而久之,将自己称为“印地安”,我们教中文时,在解释印,地,安这些单词时,也曾“引经据典”谈起这个故事,那些澳州成人学生在说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生词的理解。“满大人”异曲同工,也有同样的效果。感谢这位回帖的朋友,但对这种扯闲篇式的帖子中的这一解释,实在不值得这位朋友上纲上线。

统治了中国267年的清政府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将北京话定为官方语言的,没有打算去考察,电视剧上看康熙看雍正看乾隆,好像大家都是满口北京话,但也还可以看到满文比比皆是,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文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也逐渐被同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尽管几千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但因为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我们经常都会忘了这点。

在比较近的五个朝代中(公元916年到1911),辽,金, 元,明,清,四个是少数民族,而且明朝的朱元璋据考证,也是回族人,好像经当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周有光先生考证后已经确认?周先生的主要论据是: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回族,他的所有大将 沐英,常遇春,蓝玉……也都是回族,郑和也是回族,郑和下西洋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成祖和自己到麦加朝圣,明武宗颁布过《禁猪令》!明代瓷器上阿拉伯纹甚多….

1 女真族(辽)

2 女真族(金)

3 蒙古族(元)

4回族(明)

5 满族(清)

另外 据说隋 和 唐 统治者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的朝代只有汉代(公元前了)!据说还有只维持了20多年的西晋。

唐朝呢?唐太宗李世民好像就是汉人和胡人(鲜卑族人)的混血儿,鄂伦春人是鲜卑族人遗留下来的一个分支,当时几大姓氏就包括了鲜卑族的李姓,他们的祖先可能要追索到南北朝时的北魏(公元386年建国,定都大同)……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经考证也可能是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身上好像有突厥人的血液,这可以从他两个子女的名字得到证实。他的儿子叫“颇黎”,这在汉文中无法解释,其实这是突厥语“狼”的音译。狼是估厥人的图腾,用颇黎作人名像汉族人用“龙”取名一样。李白的女儿叫“明月奴”,在今天的维吾尔族中叫“阿衣努儿”的女孩子很多,“阿衣”是月亮,“努尔”是光,明月奴,月是意译,奴是音译。而李白本人长的眼睛正是突厥的眼睛特征….

李白的血统是需要考证才能搞清的,因为离现在太远,加上那时中国各民族也分得不那么清楚,而另一位中国伟大诗人纳兰性德的满族血统就不需要考证了。

很怀疑那么长时间,还有没有纯血统的“汉人”? 张王李赵遍地刘,中国最大姓氏之一的李,可能都有鲜卑族人的血统?

几千年下来,“汉人”这个概念,其实已经逐渐模糊,我们这些生长在中原的“汉人”们,可能都是混血儿?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族,现在还有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和平共处。

因为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所以相信没有人会说几千年来,那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什么的。即便说那些少数民族被同化了,也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同化”这个词,现在也被一些人用来指责为中国的“汉人”“侵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有时想想作为“汉人”,被误解也真有些冤枉,因为几千年来,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那些侵略并统治的,都是一些少数民族!

外国人可能不能理解这点,因为在他们那里,可能P大的一个地区,好几个民族打来打去,一打就是几百年?

我有一个学生是犹太人,他谈到犹太人特别能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犹太人,唯独中国找不到,因为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太强,虽然很早以前(900多年前),就有犹太人来中国定居的记载,在开封还有一犹太人聚集地 – 教经胡同(据说由脚筋胡同而来,因为犹太人杀牛先挑脚筋)。

这个学生还讲了一个不怎么可笑的笑话:一位犹太人在中国的餐馆吃饭时问道:什么地方都有Jews(犹太人),为什么这里没有?服务员听见了插嘴说:有啊,我们这里有orenge Juice,apple juice(橘汁,苹果汁),还有…..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犹太人的血统,因为当年犹太人移居的地方好像离我们老家也不不远,而我们家几代人都是个子高,皮肤白,鼻子大…

不过开封那个教经胡同最后一个犹太人后裔家庭姓赵(又占了百家姓的一大姓),从姓氏上看,和我们不大一样,所以我们也可能像李白一样,有突厥人的血统,和那些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人沾亲带故?

中华文化的同化性,不是中华文化的罪过,被少数民族统治过几千年的混血的“汉人”,绝对不像当初大不列颠的英国人那样有侵略性。美国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人,当时就被那些英国人屠杀得几乎绝种!

从对台独藏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不仅是许多西方人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就是汉人(可能是因为中国语言叫汉语,中文叫汉文),就是我们这些中国人自己,有时也搞不太清楚汉人,唐人,华人这些称谓中的真正含义?

电脑帮我学中文

Sunday, December 9th, 2007

用电脑代替笔来写东西,真的是鸟枪换炮,现在不要说写帖子(用电脑写的东西的比“文章”较确切的名称),信也很久没有动笔写过了,email 或MSN代替了,原来觉得挺方便的FAX,也早闲置不用…

因为自己还算比较传统,偶尔会写几张贺卡(比如今天),但真的觉得笔头生疏,写出来的字体歪歪斜斜,看着也觉得别扭。并不是给自己字写得差找理由,在国外写中文字的机会本来就很少,而在电脑几乎完全代替了笔的今天,看来用笔写字,是应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对待,作为嗜好来坚持,才有可能不至于继续退化…

电脑代替笔的好处太多了,因此才会疏远传统的笔

自己对电脑写东西的很有感触的一点是:这两年(上中文网两年有余),借助电脑,中文水平大大提高,因为以前对许多中文词汇似是而非,不仅意思不明确,而且经常是会念不会写,或会写不会念,用拼音打字时,发现找不到自己想象的字和词时,才发现以前一直在念白字或用白字,发现自己真正是大白字先生(女士)行列中的一员…

因此开一小帖,以记录自己在电脑代替笔的过程中,学到的一些常用或不常用的词汇:

空穴来风-意思满拧

炙(zhi)手可热- 念成炎(yan)手可热 ,意思也不准确

麾(hui)下- 靡(mi)下   ,念白字因此用白字

狙(ju)击- 阻(zu)击,大意地将两词混淆

章诒(dai)和-章怡(yi)和,没仔细看,一直想当然地以为是女子名字中的常用字,后来借助一本旧字典,查边旁才知正确发音

绰(chuo)水- (zhuo)水,粗心,因为知道绰绰有余,但与水联系在一起时,就始终在念白字了。所以当发现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这个词时,还以为电脑功能不全呢,晕!后来也是借助字典纠正的

聿(yu) -多次念成律,这只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是因为中文水平低,不打自招地辩解一下,呵呵

睿智- (?)智,不确切发音,用这个词经常靠 copy paste,嘻嘻,后来记不得怎么知道了发音

龌龊- 有时念成:龌(zhuo),但还能想起正确发音

慢慢添加,暴露自己都汗颜的语文水平,并记录一下电脑帮助我学习的过程…

(已添加,还再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