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8

春城的“莫斯科餐厅”?

Monday, February 4th, 2008

在枪手论坛上谈东北菜馆,谈出了一段几乎忘却的记忆:

有幸在正值青春年华时,在东北呆过7,8年,所以在记忆的美好中,总是有冰天雪地的场景,还有那春天的杨花,那一望无际的秋田,五月的丁香,以及梦一般晶莹的雪夜…

对东北菜饭馆的菜没有太多印象,因为在农村时,酸菜猪肉粉条和粘豆包,就是过年最好的嚼头。而有机会在春城几年时,正值困难时期,又吃在大学的食堂,几个月不食肉味儿是常事,冬季的菜就是白菜土豆,记得曾偷大学食堂的土豆,晚上在宿舍用洗脸盆放在电炉子上煮了吃,因为肚里没油水,晚上很饿…还记得曾想上附近一小餐馆开荤,穿过冰天雪地的斯大林大街进去一看,在那个比外边稍微温暖一点儿的餐馆里,只有冰凉的豆腐丝摆在柜台中……

但也就是在那时候,和弟弟(与我同校)及两位地质宫的好友偶尔上春城的“莫斯科餐厅”,其实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只是感觉和北京那时的同名餐馆类似,但东西远不如北京的丰富和货真价实,咖啡,红茶,好像还有一点点肉菜,也许是牛排?只记得连一杯淡淡的红茶都相当贵,当时对价格也没有太注意,因为男孩子们是不会让我掏钱的…

只是那里恬静的气氛,还有坐在我对面的那位手捧一本书的大男孩,也许曾经出现在自己的回忆中……?

一个翻译的日记(十二)

Friday, February 1st, 2008

 (连载于: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38245&extra=page%3D1

2月22日 星期五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星期五,还是去云那里做翻译,从第一次去他家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是第四次去,但围绕在云周围的疑雾,却似乎越来越浓?

今天见到云的时候,觉得他脸色健康了许多,20年的间隔,慢慢在消失,恍惚间,坐在轮椅上的他,好像依然是那个在空空荡荡的我的家中,在两把当饭桌的木椅旁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的他?

他现在看着我的神情,就和那时看见椅子上的两碗没有鸡蛋的打卤面一样,脸上的微笑居然又透着戏谑?

不自觉地像以前那样瞪了他一眼,一转身,看见Lin有些好奇地看着我,才从恍惚中回过味儿来,满脸堆笑,跟他们两位打了招呼…

记得那次是在上山下乡之前,我母亲单位的造反派从保定赶到天津,第二次大规模抄家,省委老干部的家,几乎无一幸免。这次在我们家,他们“扫荡”得很彻底,连稍微像样一点的家具也都给搬走了。我父母从上海带过来的一张巨大的红木双人床,本来还心存侥幸,觉得他们搬不走,真的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干劲十足,干净利索地将小楼内的东西几乎一扫而空。

好在年近60,患有心肌梗塞的父亲刚刚去了干校,而母亲一直被关押在保定,我们下乡的行装也基本打点好了,人走楼空,也没有什么好记挂的。

云又是突然来访,他一般是来找我父亲谈天的,因此一见面,我就没好气地告诉他,我爸爸去干校了!父亲去干校的消息看来有些让他吃惊,又看到小楼空空荡荡,就关心地询问起来。我们俩坐在客厅里仅存的几张破椅子上,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起来,虽然感激他下乡之前,还来与父亲道别,但心中对他选择与那个女生一个集体户,还是有些耿耿于怀,因此并不是很热情,时值正午,也没有打算留他吃饭的意思,后来自己觉得有些饥饿难挨,才问:“你要不要在这里吃午饭?我门家已经几乎弹尽粮绝,可没有什么好吃的啊!”

云嘻嘻一笑问:“我不来的话,你打算吃什么啊?”

“咸菜大蒜就面条儿!”知道他们南方人绝对不会像我一样,那么喜欢吃面:不是开玩笑,真的只要有咸菜大蒜,我什么样的面条都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好哇,早就听你爸爸夸过你擀面条的手艺,今天能不能露一手?”然后装出一幅可怜相,双手作揖:“你就可怜可怜你的老同学,多做一口还不行吗?”

其实就是在我们那个“艰苦”的年代,在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中,手擀面条,也已经算是绝活儿了!因为受我爸爸的影响,特爱吃面,而家里老保姆徐阿姨的公公,解放以前,曾经是开面馆儿的。经常看到徐阿姨手起刀落,面条很快就摆满了一篦帘,那面条,嘿,整整齐齐比机器压出来的还要好看,自己在一旁,就好像看一个身怀十八般武艺的侠客表演绝技一样,心中好生羡慕,于是拜师,几次后,擀出来的面条,虽然比机器做得差远了,但还是受到了爸爸的大力鼓励和赞扬。

当徐阿姨被造反派赶回了保定老家,做饭的任务自然落到我们几个身上,而逍遥派的我,闲在家里,时间最多,又是兄弟姐妹中爱好最多,手最巧的,因此也是唯一的一个,还能对付几个最简单的菜,什么鸡蛋炒西红柿,凉拌黄瓜之类的。于是能者多劳,擀面条儿的手艺,在那段时间里,也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让我有些吃惊的是,父亲在和云这小子谈话中,居然还会谈到这件事?看来即使清醒明智如我父亲一般的人,在谈到自己的孩子们时,也经常难以掩饰他盲目的喜爱?

云看我还在犹豫,就又将了我一军:“真不敢相信,像你们这样的,家里不是有厨师,就是有保姆,还会擀面条?能捏个饺子就不错了?”

若是平时,听到这话,早就把他赶了出去了!而那天,一人在家,想到父母不在身边,而自己和兄弟姐妹们都即将上山下乡,面对未卜的前程,因此很有些百感交加…

说实话,一开门见到是云,虽然嘴里不客气,但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的。

因此没有理他,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去准备午饭了。也许是因为他在边上指指点点,那次的面条可是不怎么成功,不过也没有真的请他吃咸菜,而是从院里的丝瓜藤上,揪了最后的一根稍微有些老的丝瓜,削了皮,作了一碗没有鸡蛋的卤。

人说没有鸡蛋不成卤,这话一点不假,但丝瓜削皮炒熟以后,将调好的一小碗佐料倒入菜中,勾点芡粉,翠绿翠绿的,倒在面上作卤,也相当好吃!

刚才进门时,见到的云的神情,就让我想起了当时云咽着口水,盯着那两碗打卤面,一脸调侃的神情:“哇,你们家这咸菜赶上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了!”……

宽容

Sunday, January 20th, 2008

在枪手论坛原创区讨论时,管理员马卡就论坛的一些让人烦恼的现象谈道: 

“很多观点经过辩论,并不会“真理越辩越明”,反而是大家继续固执己见,很多人不懂得适可而止这个道理,一定想要说服对方。不要说我胡扯,MIT有两个教授(其中一个得过比诺贝尔经济学奖还难拿的奖)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为什么世界上的分歧如此之深,他们从统计和数学上证明,就算大家看到同样的世界,一些原始的、和个人背景有关的分歧永远不会消除。”

看后很受启发!

毕竟是“领导”,马卡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毕竟是诺贝尔奖得主,一语道出天机:宽容是人类(当然包括我们自己)最需要在一次次教训中逐渐学会的品质,但因为各自的“原始的背景”,对人类来说,学会宽容的学期是漫长的,学费也是昂贵的…星际旅行在这一点上的确是超前!宽容似乎是贯穿几部电视剧的主题之一(不包括最近的那一部),即便是对那些比阿森纳队中的阿德还要丑的外星人 …有人说宽容的反义词只能是不宽容,因此特意查了查Google:宽容的同义词:宽厚、忍让、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容忍、容人、不嫉妒等。
宽容的反义词:小心眼儿、自私、狭隘、斤斤计较、苛刻、冷漠、落井下石等 …
自己觉得宽容的最佳反义词是狭隘(对一个人而言,对人类亦是如此?),因狭隘,才会固执己见,或视而不见,或井底青蛙一般地自以为是,因为曾经对某事,某物,或某人说过No,所以永远也不再想说Yes(反之亦然),因为一贯正确的总是自己?无论是大范围还是小圈子,因为是人类的一份子,以上的分析自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剖析…

喵呜!

Saturday, January 19th, 2008

 

 妈妈?  

*

你骗了我!

*

怎么样?狗狗,俺做到了,你爬树去呀!

*

咋的啦?我在帮忙啊!

*

我有两个答案,你要哪个吧?

*

他妈的!装得够可爱的啊!

一个翻译的日记(十一)

Sunday, January 13th, 2008

  (连载于: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38245&extra=page%3D1)  

2月19日 星期二

今天下午2点,还是在福斯克里区的心理诊所做翻译,翻译的对象是一对老年中国夫妇,但刚一见面,就对他们他们的岁数产生了误解,因为那位60多岁的田女士看着像刚刚50出头,衣着得体,长相端正大方;而她的先生虽说年近70,但除了脸色有些苍白外,满头乌发(估计是染的),腰板儿挺直,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比他的实际岁数显得年轻多了。

但当我开始翻译后,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到辛酸,也感到莫名的愤怒 -为旅居海外同胞的这些不幸遭遇!

来自上海的齐先生在国内是一位桥梁工程师,多年前丧偶,退休后投奔儿女定居澳洲,在社区活动时,认识了能歌善舞的田女士,于是在4年前结为伉俪。

为了不依靠儿女,也不依靠政府,老两口在北区买了一个Milk Bar,辛苦经营,除了批发送货上门以外,因为不会开车,所以他们每天早上开门之前,还都要走20多分钟,去附近超市兑些降价的饮料什么的拿回店里来卖(这里大的超市多是24小时营业,有时饮料等物品会降价至半),买货后,两个人推着超市满载的购物车走回来,还经常手中提着,肩上背着…

老两口做生意本来已经很不容易,结果居然在3年中2次被劫!第一次歹徒抢了钱箱后逃跑,老先生追赶出去,被歹徒开车撞倒,小腿骨折,第二次一进门就用垒球板子打得老人血流满面…

这两次被劫对老两口精神上打击很大,作为对受害者的社会福利,政府为他们每人提供了10次免费的心理治疗。

这次心理医生是玛丽,负责帮助两位老人在心理咨询以外的其他事务的专案经理,则是一位更年轻的男医师。

在翻译过程中,当老先生叙述时,太太在一旁不停地抹眼泪,搞得我也有些变呛变调的,玛丽事后问我是不是OK,她说受害人的这些经历经常会对翻译人员也造成心理阴影,如果我不喜欢的话,下次可以换别人等等…

其实我只是比较容易眼圈发红而已,这也是那些遇到问题的同胞们比较喜欢我的原因。而这些在翻译工作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对自己的精神和情绪不会有太深的影响,但总是会激励自己,增强好好为这些同胞服务的愿望。

在谈话过程中得知,老两口在第二次被劫后,负责他们这个案件的一位年轻的资深警员(或叫便衣警察:detective) 特意带了翻译家访,并建议他们来这个心里诊所进行一些心理咨询。

两次被劫后,两位老人觉得很丢脸,也不愿意跟亲戚朋友谈起此事,憋在心里,造成精神上很大的压力,也严重影响了他们两位的身体健康。据玛丽所说,这应该是许多害者的共同的心理。

不过我觉得中国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移民的特殊身份,也是引起两位老人的心理和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几位儿女,也没有对老人表现出应有的关心,甚至对田女士还有埋怨之心…

侨居国外,总是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加之语言不好,更容易招来少数短视的本土的歧视,和一些歹徒的持强凌弱,更何况是两位老人?

不过通过这两位老人的故事,再一次感觉到在澳洲社会上,也有许多好心人。在澳洲经历过许多事情,当有人为难时,很少袖手旁观者,总是会有许多“路人”前来相助。比如两次事发后,临近商店的业主们,过路的行人,都向老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而那位年轻的警察,更是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同情心,他为此事几次家访,替老人出谋划策,并提议他们申请政府对受害者的精神赔偿,还帮他们联系了免费的法律咨询等,其实,这都不是在警察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

据玛丽讲,他还多次打电话来询问,并让玛丽一定要善待两位老人,听到这些,心里感到有一股热流(可能眼圈又是发红)。在澳洲社会上,我自己也遇到和见到过许多这样的好心人,热心人,拔刀相助和打抱不平的澳洲人,在内心总是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这位年轻的警察就是一个这样典型的好人!

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肖恩。

前天周日,约了几位朋友来家小聚,一是因为春节刚过,二来搬新家不久,也一直在陆陆续续分期分批地搞“Housewarming Party” ,周末请的主要是几位原来在墨尔本大学念学位时的朋友,师兄妹和导师。

席间,也请了澳洲科工联的尼尔-安德森博士,我念学位时的副导师。

有几年没有跟安德森博士联系了,但自打那次在云的门口看见他后,就一直想搞清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并希望能了解失忆前,云在澳洲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自己心中的一些其他相关的疑惑,以乔迁之喜的借口,这次也就特意请了他。

周日聚会,人多口杂,只是从侧面了解到,安德森博士还是继续在搞高聚物中能量传递方面的研究(也是我当时在研究所和学校一直从事的课题)。当侧面打听在堪培拉的能源学术会议后的那场车祸时,他摇头感叹说车祸后的受害者中,有一位与他合作的,很有水平的中国学者…

但在谈到这个话题之后,安德森博士就好像陷入了沉思,聚会上一直没有再多说什么…

看了一周的天气预报,就忘了博客想写什么了

Tuesday, January 8th, 2008

 一年一度的山火

早上起来,本来还想在博客上写点什么,但在网上banking之后,照理是要看看天气预报的,否则不知应该穿什么,或采取什么措施以保持室内正常温度,但等看完下一周的天气预报后,就忘了原来准备写些什么了?

澳洲目前是盛夏,从全国各地不断传来水灾和山火的报道,这本来是近年来,习以为常的,但墨尔本最近气温的变化,还是让我们这些早已习惯墨尔本一天四季,一日三变的特殊气候的人们也感到有些惊讶:2007年最后一天(周一)和2008年的第一天温度高达40度以上,但在一天之内温度曾降至23度;而从下周的天气预报上看,又要重复上周的冷热处理,而且没有一滴雨!

其实墨尔本降温很快也是司空见惯的,因为降温靠的不是雨而是风 – 一阵南风吹来,在几分钟内,温度就有可能下降10度,一点也不夸张,温度变化最快的是在靠南边的市中心。

有一次我在红绿灯旁等着过马路,一种清爽的南风吹过来,等我走到马路对过,好像从炎热的夏天,迈进凉爽的秋天,真的一点也没有夸张,向XXX保证。

那可能是10年以前的事了,但从北京来的我们,那时,并没有觉得这里的夏天太热,虽然有点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意思,最热时也会超过40度,但晚上多半需要盖薄被,当然没有开空调的需要。

这两年,也许因为千年不遇的大旱,墨尔本的夏天,有时开始感到炎热难捱,这个夏天尤其如此,晚上空调控制在26度,还不时地启动…

这两周温度的变化,更是让人愕然!

下面是下周的天气预报:(1月8日周二 – 1月14日周一)

Melbourne 7 Day Forecast(墨尔本7天天气预报)

Tuesday(周二)
Increasing sunshine(转晴)
Min(最低温度): 15°C ;Max(最高温度): 24°C
UV: Extreme(紫外线:极强)

Wednesday(周三)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15°C Max: 33°C
UV: Extreme

 Thursday(周四)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19°C Max: 41°C
UV: Extreme

Friday(周五)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27°C Max: 40°C
UV: Extreme

Saturday(周六)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16°C Max: 22°C
UV: Extreme

 Sunday(周日)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14°C Max: 25°C
UV: Extreme

Monday(周一)
Mostly sunny(以晴为主)
Min: 15°C Max: 25°C
UV: Extreme

澳洲终于加入京都协议,但是不是人类的努力已经太晚了?

Tuesday, January 1st, 2008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