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October, 2013

前锋,后腰和防守,小宋,小法与大本

Thursday, October 31st, 2013

题目没有重心,也没有什么关联,主要是因为帖子内容比较散,题目又比较顺口而已,这帖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的,是这几日看球后的一些零星想法…

本赛季引进了厄齐尔和弗拉米尼,作为球迷,相当心满意足,看球时总是有着比较好的心情,即便连输两场,也没有什么怨气,也不因此担忧。俱乐部和教授有争冠的决心和具体措施,球队竞争力能不断提高,争冠就有希望,即便等的时间再长一些,1年,2年,3年,5年,我们也无怨言。其实大部分球迷对俱乐部,对球队,对教练的要求并不很高,关键是要让我们看到希望才是?

已经有5,6年了,自己一直杞人忧天地担忧着我们球队的中场,觉得中场控球水平低落,是这几年影响球队成绩的关键。所以当教授第一次出手豪华地买到了欧洲中场助攻王,又物美价廉地召回了一个地道的后腰时,球迷中有类似我这种如释重负感觉的,想来绝对不是少数?

教授的另一个决策更是让人看到希望,那就是精兵简政,这个赛季更是大刀阔斧,虽然还不能完全清除干净,但觉得球队已经不再臃肿,累赘。

在教授的第二支枪手青年军陆续解体之后,在小法,范佩西,迪尼尔森,宋等离开之后,教授似乎开始重建他的第三代枪手队伍。除了精兵简政,在改造和培养的基础上,又引进了一批成熟球星,阿特塔,吉鲁,波多;而在阿特塔之后,教授似乎把引援建队的重点重新放在了中场:卡佐拉,厄齐尔,弗拉米尼!

引进弗拉米尼,最初教授可能是让他作为阿特塔的替补?但当他与阿特塔同时出阵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双腰的优势,他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比较脆弱的后防,也解放了前面几位,尤其是在厄齐尔身边,拉姆齐,吉鲁都创下了他们自己的职业新高,而球队也比较经常地创造出了防守反攻的机会…

任何争冠球队都需要不断地精减和增补,赛季前,教授把注意力放在了前锋的补充上,但没有搞到那个苏什么,却引进了272,我觉得这一失一得,也许并不是教授的第一计划,但却比第一计划更宜于球队?

现在这套班子,如果伤病不那么猖獗的话,一个赛季能两位数进球的,除了上赛季的4个人(小老虎,波多尔斯基,吉鲁(本赛季已进8个),卡佐拉)之外,还有拉姆齐(已进9个),可能还有厄齐尔…从进球数上看,已经足够,粗略查了一下:
01-02双冠时,球队总进球应该是教授执教以来最多的,总共118个球,而双位数进球者共有5人,联赛积分87;
04-05赛季总进球数其次,114进球,联赛积分83,也是不败赛季以后最高积分,两位数以上进球者也是5人;
上赛季总进球103,双位数以上进球者4人,积分73;
前一个赛季范佩西一人37个球,总进球95,只有他和小老虎(11粒)进球两位数,联赛积分69,这可能是教授执教以来联赛的倒数第二积分;
而倒数第一积分应该是05-06赛季:积分只有67,虽然亨利一人进了33个球,但双位数进球者只有三个(皮雷斯11,范佩西11),总进球数才94,也创下了最低赛季进球数…

所以单从进球上来看,一枝独放不如遍地开花,无论这个独枝是亨利还是小范。
这个赛季,如果前面所说的5-6人进球都能上两位数的话(看这个势头很有可能),只要加强球队整体防守,觉得也不一定需要再引进前锋

而这个赛季球队的防守有关键性的提高,因为中场有了弗拉米尼,阿森纳有了后腰,阿特塔不再孤单,如前面所说,这将会大大提高球队防守反攻的效率。

记得前两个赛季大家讨论时,就都觉得咱们防守上有两个弱点,一是中场防守(当时是小宋)没有替补,二是右后卫萨尼亚也需要替补,他们需要的是联赛级的替补,现在看来还是没有解决?

看这两场输球,再一次说明阿森纳防守上还是存在着一些老问题:

1)中场防守:前两个赛季,中场若没有阿特塔,阿森纳很难赢,阿特塔是球队不可或缺的,现在也是,这个赛季增加了弗拉米尼,可以助战阿特塔,他俩一起完全可以担当起中场防守重任,但似乎缺一时,还是不足,只有阿特塔,中场调控好,但防守比较吃力(如上赛季),而弗拉米尼一人虽然可以更好地保护后卫,但他没有中场调控的能力,与拉姆齐或小威胁,或罗斯基等防守,中场也许会比较乱,后防因此会比较担心,而前面也就有了后顾之忧…

拉姆齐,小威胁都不太适合作后腰,两人的长处,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在防守上,虽然拉姆齐好一些,但他们两个无论是防守经验,还是防守意识,还是防守技术,都与联赛争冠水平差一截,如果单靠他俩在中场防守的话,觉得比三宝也强不太多…

所以中场还是需要再来一个防守型的,作为阿特塔和弗拉米尼的替补…也许把科奎林招回来作为替补就差不多了?比较看好他。阿森纳本来就腰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把他租借出去,也许是指标问题吧

2)后防:中场阿森纳不可或缺的是A8,而后防5人组中,不可缺的则是模特

防守是一个整体,后卫+门将5人组需要有个指挥,现在只有模特胜任,模特不在时,似乎是斯琴斯尼,但两人都不在,面对车子,像法币和百万这样比较紧张的球员,加上两个中后卫也是急躁,冲动型,整个后防就比较紧张慌乱,这在前几个赛季经常发生

联赛杯这场,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目前这5人组中,除了左后卫,其它位置都缺少合格的替补

两个赛季以前,大家就担心萨尼亚没有替补,虽然詹肯森是个好孩子,但还需要磨练,萨尼亚那次缺席时候长一些,百万有机会上场时间长,慢慢就踢得好一些,现在萨尼亚回来了,没有太多比赛机会,场上表现只会越来越差。

维尔马伦就是一个例子,想当初他在阿森纳的第一个赛季,踢得风生水起,除了被提名比利时当年的最佳运动员外,还成为英格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选出的英超最佳11人的中后卫首选…
但受伤后,踢比赛机会少了,而且他和k6的搭档,一次次证明,是最不理想的,因为这两人不能互补,都有同样急躁,不稳妥的毛病,而这毛病又是后防球员一大忌。

另外,好像联赛中哪个球队的中后卫都至少有4人储备(一线队+替补),唯独咱缺一个,缺的还是模特型的,缺那种出击少,能够坐镇,头球控制比较好的大个子后卫,如果不增援,也许朱鲁在的话,还可以救急?

当然,对阵车子,也是运气不好,阿特塔,弗拉米尼都上不了,球队以替补为主的后防线,没有了中场保护,输球自然在预料之中,所幸只输了两个,还不算太丢脸。

左后卫还不错,吉布斯进步很快,比较全面,也比较老成稳妥,相比其他后卫,没有明显的短板,而他的替补也够联赛水平,没有太多问题。

斯钦斯尼作为第一门将比较让人放心,但法币作为替补还是不太合适,一是素质差点,二来比较年轻,本来就没有什么比赛经验,坐板凳只能越来越差,还不如招一个有经验,愿意坐板凳的守门员作为替补更为合适…

夏季引进,似乎没有必要来一个世界级千百万的前锋,可以省不少钱,也许买一个与吉鲁差不多,适当轮换就可以了?
其他几个位置的替补也不需要花大钱,当然,话又说回来了,阿森纳有与联赛所有球队积蓄钱财总和差不多的家底,在这几个位置上花点大钱也是应该的!

有传言教授想把小宋招回来,不知是猜测还是球迷的愿望,但觉得这一“招”挺实用的,这么多年来,枪手新军中只有小宋还有点BTB的潜质?

谈到招回旧将,论坛上还提到了小法,以前觉得还有可能,但厄齐尔的到来,堵上了小法的这条后路,有点为小法遗憾。

小法那一拨年轻人,除了弗拉米尼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迪亚比还继续养伤,基本上都各奔东西了,只剩下了大本

大本原本是不在教授布阵之列,他和俱乐部都恨不得早点分手,只是现在小老虎,波多,张百万都倒了,吉鲁等也累得快跑不动了,教授只好用他。所以踢得不好也不能怪他,怪他也没有用,嘘他更是没有必要。我虽然一直没有看好大本,觉得他有点不开窍,无论是心态上还是技术上,但现在不会去责怪他。

我是十分清楚球迷中有很多人是大本的扇子,还对他抱有很多的期望,想当初只是怯怯地批评了他一下,就招致围攻,还因为针对他说自己在足球界没有偶像这点批评了两句,就被棒为纯黑,而几个斑竹之间,在有关帖子的回帖中还掐将起来…有兴趣者可以翻一下烙铁,有关本特纳运气的那篇帖子,想起来,相当好笑。
至今也还在疑惑,当时那位披着马甲为阿姨申辩的版主不知现在何方,也不知究竟是哪一位?

时过境迁,现在对本特纳多的只是同情了。在外晃荡了几年,没有机会好好踢球,球艺上不但没有进步,还荒疏了不少,心态上自然也没有好转,看来与目前球队已是格格不入。这孩子身边缺少一个他听得进去的长者或益友,那个作为经纪人的他的父亲,在指导方向上没有起什么太好的作用,希望现在的队友或教授能拉他一把,也希望球迷们宽容一些,否则这孩子真是够惨的

恢复了的看球心情

Sunday, October 20th, 2013

比赛之前,很多人(不止是阿森纳球迷),都期待着观看卡佐拉和厄齐尔一起上场,因为无论是他们的前队友,还是德国,西班牙球迷,都相信这两个人在一起会创造“场上奇观”,只是因为卡佐拉还没有达到比赛状态,让大家比较失望而已
(温格赛前就说了,卡佐拉身体状况已经恢复到可以参赛,但还没有足够的训练和比赛,没有达到 match fitness(适合比赛的状态)…这场只是让他上去热热身而已..)

尽管没有看到两位世界级球星一起创造奇观,但却看到了球队4个令人振奋的进球,尤其是第一个进球,温格说:“这当然是我见过最漂亮的(阿森纳)进球之一,也是我最享受的进球,因为这是集体的进球…”

几个进球都很精彩,而且都很非典:
平常看球,觉得吉鲁和小威胁,一个比较笨,一个比较莽,但居然是这两个人玩出了这种“千载难逢”的花拳绣脚;
还有第二个球,是吉鲁长传,而厄齐尔头球,不应该是反过来的吗?
拉姆齐在禁区内快速地“左顾右盼”一脚致命,更是与他以前的“反应慢”判若两人?

任何竞技,自信是取胜的决定因素,球艺球技不是几天就能练出来的,但为什么这个赛季拉姆齐的控球和射门技术似乎突然上升了一个数量级?那只是因为有了自信,少了压力,所以能够发挥出他最好的状态。吉鲁的自信也大大提高,因此让我们看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他的一些“功夫”,相信小威胁也会急起直追的..

这一切,不能说与厄齐尔的加入无关?

吉布斯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说得好:与厄齐尔一起踢球,我们每个人都想尽力表现,厄齐尔能如博格坎伯,为阿森纳带来不同

上赛季有卡佐拉,没有厄齐尔,有阿特塔没有弗拉米尼,阿森纳中场进攻防守都缺一点点

目前上赛季球队4位进球手(进球两位数)有三位还没有完全恢复,而这三位还居上赛季英超助攻榜前七位:波多尔斯基、卡索拉和沃尔科特,所以阿森纳还有潜力…

这个赛季有状态正常的卡佐拉和厄齐尔,再有阿特塔和弗拉米尼的保护,阿森纳的中场控球将会让所有球队(不仅是英超)眼红!

得中场得天下,前几个赛季看比赛时除了紧张更多的是担忧,即便胜利了也不敢庆祝,怕伤人品,还要继续黑…

这个赛季觉得看球心情可以恢复到07-08以前,不那么提心吊胆了,因为球队有底蕴
觉得会更像03-04那时,球迷,球员都很自信,自得,看比赛更多的是享受,虽然紧张,但不再担忧

球队有竞争能力,争冠就有希望,即便等的时间再长一些,球迷也无怨言
大部分球迷对俱乐部,对球队,对教练的要求并不很高,关键是要让球迷看到希望?

枪手三部曲(之一):天时地利人和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之一》与《之二》时间相隔长了一些,顶上来

论坛上也有讨论
=====================================

追随阿森纳应该是从博格坎伯开始,不过那时还是经常看三个球队的比赛,三个相对弱势的球队:英超在曼联和阿森纳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意甲在米兰和国米之间也选择了后者,而在西甲两大巨头间,选择了当时相对弱势的巴萨…后因时间精力不允许,逐渐放弃了其它两支球队,成了阿森纳的专一球迷,追随当时作为“under dog ”的阿森纳至今,继而就成为了温格的扇子。
我们这一代枪手的曲目也可以说是教授的曲目,此篇称为教授三部曲也算对题?虽然作为球迷来说,本人比较格路,比较业余,但这些年来,在网上为阿森纳花费了无数的日夜,球迷博客估计也有500多篇了,甚至还专程赴伦敦与海布里告别,来回一周,为了看一场球赛…
而这十几年来,教授麾下的队伍,也已经转型为第三代…最近在坛友们的启发下,突然想写一写这十几年看阿森纳的一些想法。在世界绝大多数球迷眼里,这一代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细想一下,这岂不也是我们这段历史的一个不算太离谱的总结?
============================================

枪手三部曲(之一)
《天时地利人和》-教授温格之所以在来俱乐部十年时间内,创造了阿森纳的一代辉煌,是因为他对纯粹足球的执着追求,他的攻势足球理念,他的伯乐识马,以及他对俱乐部建设的高瞻远瞩,对足球训练的科学管理…但一个俱乐部的成功是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当你创下了赛季不败这样117年纪录的神话时,绝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阿森纳急需教练1995年阿森·温格的前任乔治·格拉汉姆因两次接受瑞典经纪人豪格的贿赂丑闻被揭露,阿森纳董事会迫于巨大舆论压力将其解雇。格拉汉姆是阿森纳在查普曼之后,温格之前,最有成就的一位教练。他赢得过2个顶级联赛杯和1个足总杯,并为阿森纳组成了被称为当时“所有球队噩梦”的一条后防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后防,创建了以迪克逊、温特伯恩一左一右两个边后卫,史蒂夫·鲍尔德、门将大卫·西曼,以及队长托尼·亚当斯五人组成的,被公认为“英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一条后防线。他顽固而强硬的“1比0主义” 始终为敌对球迷不屑,”Boring Boring Arsenal”不仅是因为比赛乏味枯燥、现场球迷了无兴趣,而且那时枪手过度重视身体对抗,作风勇猛到了粗野的地步,阿森纳第一球迷尼克·霍恩比在他的《极度狂热》再版前言中说:“比赛的质量可不怎么样(比如50年代后期,或整个60及70年代,还有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阿森纳喜欢把球传给大个子前锋…当时阻止进球似乎比进球更重要!只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时,比赛才会让你聚精会神…”。但格拉汉姆的成绩是不可忽略的,在他被解雇之后,阿森纳开始紧张地选招一位能传承这些业绩的新的教练。温格摩厉以须

1994-95赛季刚开始不久,温格便因“战绩不佳”,被摩纳哥球队炒了鱿鱼,其实连续几年,摩纳哥球队一直在法国联赛中名列第二。
温格带着屈辱从此离开了法国,并发誓永远也不会回到法国足球界执教!
几年之后,直到2001年1月,温格才向外界透露他离开法国的真实原因:

“在摩纳哥执教期间的经历使我下定决心离开,当时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马赛的行贿案,塔皮因此还进了监狱。每个人都知道马赛一直在干这样的勾当,贿赂对手的三名球员。每一年我们都是亚军,而他们连续拿了五次联赛冠军…我投身足球是因为热爱足球,但很多人进入足球圈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为了金钱,这是对足球最大的伤害。’
告别法国足球后,温格去了日本的Nagoya Grampus Eight执教…
2003年,马赛当年靠药物夺冠的事又一次被提到了桌面,马赛球员埃德列爆出马赛集体注射药物的丑闻之后,当时的受害方AC米兰因此要追回他们的冠军杯。在埃德列捅出马赛的这一丑闻之后,温格接受了《队报》的采访,表示了对埃德列的支持。他说:“其实我和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事情……那是法国足球最丑陋的一面,贪污、假球、禁药,塔皮(前马赛主席)管理马塞俱乐部的那些方式像癌症和流感一样摧毁着法国足球。”

1996年,在好友的极力推荐下,当时阿森纳的副主席邓恩将温格带到了阿森纳俱乐部。

地处伦敦的阿森纳,是英国最经典球队之一,那时球队有一个以英国国家队队长为首的英超最佳后卫防线,包括一个作为英国国脚的最佳门神,可以说是伦敦唯一的“国家级”球队。

温格与格兰汉姆有着截然相反的足球理念。温格来球队之后,几年内就彻底改变了阿森纳足球的风格,比赛不再是以阻止进球为重,不再枯燥无味,在格兰汉姆时代曾被球迷戏称为图书馆的海布里,开始上演出一场场行云流水的精彩:“当你坐下观看英超比赛,观看那个由世界各地汇聚在法国儒帅麾下的球星们,观看他们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快攻时,如果你的眼睛离开球场哪怕只是一瞬,在海布里,你就有可能失掉一次观看划世纪精彩进球的机会!”-尼克-霍恩比

格兰汉姆打造的后防线也为温格在来后不久,就夺得一系列奖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过“后防五老”的称号,是在格拉汉姆下野后才被加上的,那是因为教授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延长了阿森纳后防线的体育年龄,这条五人防线一直延续到了2002年温格的双冠王时代!“五老”离队的平均年龄为37岁。
在格拉汉姆对后防改造的基础上,温格的攻势足球,将阿森纳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天,地,人三者间,自然是以人为主。

“人和”是温格能在这一时期,实施,落实,施展其才能的最主要的保证。

当时俱乐部有一个稳定团结的董事会,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副主席,他们承诺了温格来俱乐部的最根本的一条要求:“我要有根据我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如何操作俱乐部的自由”,给予了温格最大的信任,而副主席邓恩更是对温格有求必应。温格在日本合约尚未结束,在来阿森纳之前,就要求俱乐部为他买来维耶拉,以测试俱乐部的诚意,而当时球队教练“不知如何启用这位长腿的年轻人”,只好将他暂时放在了预备队。

温格来到阿森纳,分秒必争开始了改建俱乐部的宏伟规划,阿森纳董事会则从始到终毫无保留的予以温格最大的支持

1)美丽攻势足球:首先是组建自己的球队,教授伯乐识马的睿智,在坚实后防的基础上,为球队引进了一批可以施展他攻势足球球星:从成绩上讲,温格是阿森纳近130年来,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个教练,因为在他执教期间拿到了最多的顶级联赛的奖杯(3个联赛杯,包括不败夺冠,4个足总杯: 97-98双冠,01-02双冠,02-03足总杯,03-04不败夺冠,04-05足总杯),虽然教授很谦虚地说1997-98的双冠不是他赢的,因为前人给他留下了一个不错的球队…

但别忘了,1994-95赛季,阿森纳曾跌入联赛积分榜下半部,名列第12!而1996年,虽然教授因日本合约尚未到期,9月底才走马上任,但来之前,就让俱乐部签下了维耶拉。96-97 ,教授又为球队增补了阿内尔卡,佩蒂特,奥维马斯等,球队由前赛季的第五名上升到第三…
因此,虽然有格兰哈姆的“底蕴”,但取得97-98的双冠,温格带来的“外国人”绝对是功不可没。
来俱乐部的第一个完整赛季,教授就为阿森纳夺得了双冠,为第一代球队的建设,为美丽足球,为以后的夺冠创造了条件,为赛季不败埋下了伏笔;

亨利,皮雷,永贝里等随后加入,“行云流水”,“水银泻地”…在那一时期,温格手下第一代阿森纳球队,几乎成了“美丽足球”的代名词;

2)俱乐部基础建设:在这方面,教授更是没有耽误一点时间。他按自己的设想,不遗巨细,设计指导,在1999年建成了英国最先进的训练基地(其花费少于卖阿内尔卡的收入),这个训练基地至今依然是英国国家队训练的必选场地。据说当时教授把在日本学到的风水也运用到训练基地的设计和规划中,比如健身房外的人造瀑布(喷泉?)就显示了设计中的风水构思。(没有去过基地,但记得以前看到过照片)。

3)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温格在英国开始了一场革命:“他将训练的时间精确到以秒计算,将饮食的控制以卡路里为单位,彻底改变了英国球员酗酒,闹事的态度,也同样改变了球迷们的态度”。他有条不紊的科学方法延长了后防四老和其他球员的体育年龄,“五老”离队的平均年龄为37岁,博格坎普也是在37岁时在阿森纳挂靴。与此同时,温格的这场“革命”也播下了后来闪烁在球场上的那些种子;

4)筹建新球场:来后第3年(1999年),在完成了训练基地的改建后,董事会在温格的建议下,开始了共同筹建新球场的伟业;

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在教授的主持下,阿森纳经历了那一段时期的辉煌

枪手三部曲(之二):道不同不相为谋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赚钱

阿布们和菲兹曼们

阿布们:

从2003年入主切尔西至2007年的4年时间内,“阿布总计投入俱乐部的资金超过4亿英镑(包括收购俱乐部、偿债、转会投入和弥补每年的赤字),而每年超过1亿镑的投入可谓前无古人。因此,切尔西在短短4年就完全控制了英超的转会市场,成为英超竞技上的新“霸主”。这使得英超其他俱乐部只能望“钱”兴叹。”-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百度百科

上面这段2007年的“百度”,有些小看了世界富豪巨头们的胃口。事实是,当一个俱乐部不再遵循经济规律时,其它俱乐部除了望“钱”兴叹外,还会有后来居上者,还会有魔高一丈者,这就是后来几年发生在英超的,外资瓜分的闹剧。
当外资入侵英超的闹剧愈演愈烈时,金钱侵蚀到足球的各个方面:俱乐部,教练,球员,球迷,以至足球本身…

2003的阿布,2005的格雷泽,都是外资对英超的强烈冲击,但本人觉得对英超来说,2008才是外资入侵的高潮,是英超足球的一个历史转折。

记得那年转会之后,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球迷们都很郁闷,因为从此以后,在英超,什么叫有钱已经没有了底线:
赤裸裸的金钱,闹哄哄的转会”,那一年,“转会到最后关头时,曼城老板他信,因面临被通缉的可能,慌忙中转手,于是半路杀出个阿拉伯的程咬金来,此君不仅逼得同城敌手曼联咬牙砸下£30m,买来了本来是£20m就可以到手的贝尔巴托夫;而且居然让阿布第一次因为钱,没有搞到自己想要的球员!
那年转会,曼联以3,075万英镑的高价从热刺买来了贝尔巴托夫,而魔高一丈的曼城为从皇马引进Robinho,抛出去了3,250万大钞。 

英超外籍老板们都是有钱的主,虽然他们完全代表着不同的人类:有玩球加洗钱的俄国寡头(阿布,乌斯马诺夫之流)和亚洲富豪(他信等),有为了赚钱的美国巨商(科轮克,格雷泽),也有就是因为有钱而花钱的阿拉伯酋长们。
阿布是一个玩足球游戏的球迷,钱花得高兴就行;格雷泽和科伦克则是比较传统的美国商人,玩得还比较有规矩,在球队管理上,他们基本延续了传统英超俱乐部的方式:教练对球队有主要决策权;而阿拉伯的富豪们则玩得没有了规矩。
但除了阿布玩足球的成分多一些外,外资收购英超俱乐部的目的,不外乎都围绕着一个“钱”字?

外资收购以前,英超传统俱乐部的球迷们很少对俱乐部的拥有者感兴趣,也很少对俱乐部的董事会成员感兴趣,大家可以读一读阿森纳第一球迷写的1967-1996的那本日记体自传《极度狂热》,当时球迷感兴趣的主要是球星,其次就是教练了,霍恩比认为:俱乐部如同一个家庭,而教练则如同家长…即便是在2003年以前,除了伦敦球迷时不时能在媒体上了解一些俱乐部高层的信息,以及少数持股的球迷外,像我们这样的外国球迷,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俱乐部的财政以及上层的动向。
但外资投入后,世道就完全变了,现在很大一部分球迷最关注的似乎是俱乐部老板们的钱包?

听起来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悲哀?
当然我们还不能因此说外资投入是英超的悲哀,但事实告诉我们,有钱老板控制球队,绝对是大多数英超教练们的悲哀!
相信除了温格和(已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爵爷,看着同行们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去,所有被收购的英超俱乐部教练们都会感觉到江山不稳;

在这些东家之中,阿布还是有些可爱的,他与我们有少许的“共同语言”,他的玩足球,有点像我们玩足球游戏,看来也是挺上瘾的。2003年他花费1.3亿英镑购买了处于经济困境的英国切尔西足球队后,又投入2亿多英镑为球队还清债务和购买舍甫琴科巴拉克赖特·菲利浦斯球星….但在切尔西这些年的夺冠队伍中,兰怕德,特里等老人还是绝对主力。而且阿布心里很清楚,一个球队的成绩好坏,教练才是第一决定因素。

于是他启动了换教练的走马灯,在十年中“挥金买笑,一掷巨万”地换了十个教练: http://roll.sohu.com/20130604/n377986902.shtml

阿布实打实地这样去玩,难免让众多痴迷于足球游戏幻觉世界中的球迷嫉妒万分…

尽管金钱笼罩着英超,但看看这几年的曼联,曼城,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很明显,一个球队成绩好坏,谁能夺冠,谁能前四,并不完全因钱多钱少来决定,教练似乎才是第一重要的决定因素?

格雷泽没有俄国佬和酋长们有钱,但这几年他们夺得了最多的冠军 – 因为他们有个爵爷
阿森纳几乎是英超中转会花费最少的球队,但枪手是曼联之外的其他几个大俱乐部中,这几年唯一能始终保持前四的 – 因为我们有个教授

对阿森纳来说,除了对球队的管理外,作为教练,温格在俱乐部走向上的影响,更是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英超俱乐部的教练。在外资收购的潮流中,阿森纳能够独树一帜,除了阿森纳当时有个掌舵人菲兹曼外,还因为阿森纳有个与菲兹曼同道的教练温格。在对“钱”字的理解和处理上,在对俱乐部的管理上,他们有着与其他几大俱乐部的东家和教练们完全不同的观点。

菲兹曼们

相比阿布这些英超中的“暴发户”,菲兹曼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英国传统足球俱乐部的“旧式贵族”。

他代表了一些传统俱乐部的管理和经营者。尽管他们都是商人,尽管赚钱也是操纵俱乐部的目的之一,但他们掌管俱乐部如同管理博物馆,建设,发展和扩大俱乐部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比如阿布之前的切尔西老板,那位于1982至2003年期间担任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及主席的肯尼思·威廉·贝茨(Kenneth William “Ken” Bates)

1982年,贝茨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从米尔斯家族手中买入切尔西。当时球队由于翻修斯坦福桥球场陷入财政危机,拖欠球员工资。球队由于战绩不佳,跌落至英乙联赛降级区。1992年,贝茨从作为债权人的银行手中买下斯坦福桥的所有权,并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掌控球场的所有权和冠名权,以防止球场再度落入地产开发商手中。84年切尔西获得英乙联赛冠军,重返英甲。此后贝茨在管理俱乐部的过程中,一直着力于改善俱乐部的财政状况。在他作为切尔西主席的后期,斯坦福桥完成了大规模翻修和改造工程,贝茨也成为了当时切尔西史上最为成功的俱乐部主席之一。

当外资抢购的风潮终于在阿森纳内部引起波澜时,代表了昔日英超老板的菲兹曼,第一次出现在球迷的争论中;而在英国球迷眼中,口碑一向不怎么样的阿森纳副主席邓恩,一夜之间突然成了一部分支持收购球迷们的救世主;而喝了一杯就话多,颇受英国球迷喜爱的阿森纳主席希尔伍德,也莫名其妙地成了部分球迷炮轰的对象…
阿森纳俱乐部从内部开始动摇,我们球迷阵营也因此空前分裂…

当我们开始关注俱乐部的老板们时,为了理解现实,我们翻出了历史的画册,读到了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故事:

菲兹曼也是商人出身,一个成功的犹太钻石商。1992年,他在经济上帮助了频临困境的邓恩,加入了阿森纳董事会:

http://bbs.arsenal.com.cn/viewthread.php?tid=106292&highlight=%2Basn14

“费兹曼一直是邓恩在遭受数次生意上的挫折时,向他伸出援手的几位秘密(secret)支持者(backers)之一。邓恩操作的生意中先后至少有两个倒闭,留下了一屁股(a trail of)没有付清的贷款(unpaid creditors)。”

1)邓恩在1992年经济上的困境似乎起源于1983年:
那一年,邓恩与有争议的Esal 商品公司的Rajendra Sethia签订了一项可疑的3百万英镑的财经上的交易。Sethia一度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破产者,并因此逃离了英国。但与Sethia的这项交易,最终导致了Punjab国民银行(Punjab National Bank )对邓恩提出了一百万英镑的破产诉讼。邓恩同意赔偿欠款- 以分期付款的方式。

2)1992年时,邓恩糖业公司的被严格认证的帐目上,显示出公司的负债比公司所有的财产多出了1,100万英镑

在邓恩起诉被被驳回的同一年(1992),菲兹曼出现在阿森纳董事会,他买下了邓恩的10,000个股份,价值高于300万英镑,使邓恩足以还清其诉讼赔偿,解救了经济困境中的邓恩。

费兹曼当时公开讲述了他和戴恩在这件事上的全部关系和安排。他同意买邓恩的股份,但仍然允许这位阿森纳的副主席保留他的所有投票权(voting rights),两人当时关系相当密切,还共同拥有5%的俱乐部股份…

若不是与与Sethia的交易引起的麻烦,1983年应该是邓恩幸运的一年。那年,他的London & Overseas Sugar 糖业公司 赚了将近28.3万英镑,他花了30万英镑,买下了阿森纳的很大的一部分股份。随着一次7对1的股份发行,在1992年,邓恩拥有的阿森纳的股份提高到了42%,成为阿森纳俱乐部的老板,他拥有的股份几乎是其他几位董事控股总和的3倍。

但三年之后的1995年,邓恩由俱乐部老板的身份逐渐降为俱乐部大股东之一,而菲兹曼逐渐成了俱乐部的最大股东,有着最多的投票权。

1999年在温格的建议下,以菲兹曼为首的阿森纳董事会(邓恩除外)开始筹建阿森纳新球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规划,对一个位居寸土如金的伦敦足球俱乐部来说,这一规划的行使和完成堪称壮举。

球迷是俱乐部的衣食父母,球场则是一个俱乐部的经济基础。
阿森纳建新球场也是为了“赚钱”,但这是与外资投入的“赚钱”有着完全不同意义的举措,是一个长远规划,是为了俱乐部的长远经济利益。

但翻建和新建新球场无论在英国的哪个城市,都是相当艰巨的工程,更不要说在寸土如金的伦敦了。为了整修新建球场,切尔西在1982年曾一度破产,还是为了斯坦福桥完成了大规模翻修和改造工程,切尔西再度频临破产,给了阿布绝好的机会进入英超…

尽管鸟枪换炮,尽管阿布掌管下的切尔西近年来也一直企图在伦敦买块地皮建新球场,但困难重重,至今尚未达到目的。
利物浦、熱刺也都在謀求扩建或新建球场…

但也只有阿森纳,在没有外资注入的情况下,完成了修建新球场的伟业,使俱乐部的经济地位三级跳,成为世界富豪俱乐部之一。

当然,在伦敦,阿布没有希尔伍德和其他董事会成员在上层和财界的影响力,实施中有许多克服不了的困难,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对俱乐部的长远规划,没有菲兹曼的高瞻远瞩,也没有温格的抱负。

为了与财政界沟通,搞到更好的贷款项目,2005年俱乐部邀请了克斯维克爵士加入董事会。这位希尔伍德的朋友,在英国财界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他与希尔伍德同样毕业于艾顿,并曾是汉布罗斯银行的同事,西尔伍德曾为该银行副主席,而克斯维克曾为主席,他还是香港怡和集团主席和董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希尔伍德退休后,这位英国财界德高望重的爵士,成为了阿森纳的新任主席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丹尼在任阿森纳董事期间,怀着对阿森纳的热爱领导着俱乐部。他在俱乐部从海布里搬迁至新球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年不辞劳苦地工作令球队拥有了世界上最出色的体育场之一。…”-(阿森纳官网)

即使在他生病期间,菲兹曼也经常带病观看阿森纳的比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为阿森纳的前程操劳,虽然无法抵挡收购的潮流,但他交给了科伦克一个有着坚实财政基础的俱乐部,而克伦科也保证依然按照阿森纳的原有模式来管理俱乐部,保证教练温格对球队继续有着主要的决定权,保证了俱乐部在变动时刻亟需的稳定。

在谈到菲兹曼时,温格说:没有菲兹曼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阿森纳。他说阿森纳欠菲兹曼太多,“他认为自己这位昔日同事、好友所做的一切贡献,都将会永远闪耀光芒。”(阿森纳官网 )

(待续)

枪手三部曲(之二):道不同不相为谋(续)

Wednesday, October 9th, 2013

枪手有三宝:教授,赚钱,队长跑

=======================

《道不同不相为谋》-赚钱

温格与邓恩

温格与邓恩是好友,也曾经是事业上最好伙伴,但他们绝对不是同道人。

温格说:“我投身足球是因为热爱足球,但很多人进入足球圈并不是因为热爱,而只是为了金钱,这是对足球最大的伤害…”
金钱足球,曾经最大地伤害过温格。马赛的行贿案中,温格是受害者之一,尽管连续几年,温格执教的摩纳哥球队一直在法国联赛中名列第二,但马赛却通过金钱贿赂,连续拿了五次联赛冠军,因此在1994-95赛季刚开始不久,温格便因“战绩不佳”,被摩纳哥球队炒了鱿鱼。温格带着屈辱从此离开了法国…

也许温格是属于足球界的’稀有动物”,其实很久以来,大部分人进入足球圈子多是为了金钱,包括温格的前任乔治·格拉汉姆,阿森纳俱乐部的前任CEO…都是因贿赂丑闻,被俱乐部解雇。

作为商人,邓恩也不例外,他在阿森纳的发迹与消沉史一直是被金钱所左右。

1985年商业上赚的钱让他有机会花了30万英镑,买下了阿森纳的很大的一部分股份。而后他拥有的阿森纳股权随着一次7对1的股份发行,在1992年时,已经提高到了42%,几乎是其他几位董事控股总和的三倍,所以说,在1992年之前,邓恩曾一度是阿森纳俱乐部的老板。

但也是因为金钱,在他成为阿森纳大股东的同一年,也就是1985年,邓恩与Sethia(英国当时最大的破产者)搞的一项交易中,据说被骗走了1,300万英镑,邓恩的糖业公司也欠债累累,宣告破产。邓恩为了追回被Sethia骗走的钱,打了一场官司,但在1992年,邓恩输掉了官司,法庭裁决邓恩赔偿Sethia公司的银行一百万英镑的破产诉讼。

因此邓恩只好牺牲他对俱乐部的控制权,卖掉股份以偿还欠债。费兹曼买走了他的很大一部分股份,邓恩得到了将近三百万英镑,足以付清赔偿。虽然菲兹曼进入董事会后,依然允许邓恩有着先前同样的投票权(42%),但他已经由阿森纳老板降为主要持股人之一。他只对14%的股份有完全的控制权,他还有5%的与菲兹曼共有的股份,但因他的欠债,还在Bcotland银行抵押了10.7%的股份。

可能是需要用钱,邓恩很快将他其余的股份也陆续卖给了菲兹曼,只留下了14%的股权,菲兹曼逐渐成为俱乐部最大股东…

邓恩后来在足球界的崛起,也是与不可逆转的足球商业化分不开的
著有《英超地理》的颜强,在谈到阿森纳时,曾称邓恩为“商业枭雄” ,“商业天才”(虽为灯黑,本人其实也曾为邓蜜,写过一些蜜邓恩的帖子,其中一篇颜强怎么了?》谈到此事)。这位曾经的足总执委,在英国足球彻底商业化的过程中,有过一些创举,其中包括在球衣背后印球员姓名。所以说,在英国足球彻底商业化的转型中,邓恩功不可没。也可以说,没有邓恩,英超的全面商业化也许不会跑到前头,贝肯汉姆也不会为曼联赚那么多钱?

但邓恩在阿森纳的最耀眼的一段历史,则是起始于1996年:那一年,他帮助阿森纳引进了温格。虽然那时,邓恩已不再能够左右俱乐部,菲兹曼成了俱乐部的真正掌舵人。不过与副主席邓恩的风头相比,俱乐部总管菲兹曼则表现的相当低调。

我一直觉得在温格不得志时,邓恩将他带到了俱乐部,教授对邓恩甚至可能有着感恩之情?而作为副主席,邓恩的职责就是帮助教授搞定球队的转会和球员的签约,没有邓恩在转会谈判上的精明和六亲不认,教授的许多“伯乐识马”和“妙笔回春”都有可能无法实现;而在球队的具体管理中,邓恩对教授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所以温格为阿森纳带来的那几年的辉煌,有邓恩很大一部分功劳,而教授的成功也为邓恩戴上了耀眼的光环…

然而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在面对建新球场这样有关俱乐部前程的决策时,邓恩与温格的分道扬镳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在金钱的价值观上(无论是有关个人还是俱乐部),他们从来就不是同道人。

1999年,在温格的建议下,以菲兹曼为首的董事会开始了筹建新球场的规划,而邓恩则是董事会中唯一的反对者,他的租借温伯里球场的想法,现在看来,是相当的短视。

董事会为建新球场克服了重重困难,而温格为新球场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不是一般球队教练所能做到的。在新球场的建设中(与建设训练基地一样),事无巨细,教授都会考虑到。比如设计新球场更衣室时,教授建议把更衣室的顶柜取消,他说因为顶柜毫无用处,设计人员不信,教授带他们到老的更衣室参观,打开顶柜,里面塞满了球员穿脏的臭鞋袜…

2005年,“温格的雄心和抱负,使这座花费了3.9亿的球场得以顺利建成”BBC

但从1999年筹建新球场开始,邓恩逐渐失去了他在俱乐部的影响力,而因为他的“精明”,又得罪了英国足球界的一些人,也丢掉了他在英足总的“饭碗”(见本人的另一篇邓蜜帖子《英国队教练的困惑(二)》)。

…………………………………..

2006年,当外资收购的潮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英超时,不得志但“识时务”的邓恩再也按耐不住。他背着董事会其他成员,策划了一次未能成功的强行收购,因此被赶出了俱乐部。

在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上,教授所处位置比较尴尬,一方面是一位将自己带到阿森纳的好友,一个曾对自己有过很大帮助的同事,一个球队管理上全力支持的副主席…但同时,又是在关键问题上站在了自己对立面的,造成俱乐部内部分裂的人…
教练当时唯一的表态是:我不反对外资收购,也并不反对外国人,但收购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进行”。
并一再表示,阿森纳要走自己的路。

温格在法国的挫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也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得到“教授”这一称呼,是因为他与教授形象的神似,温格也有着许多教授们执着到固执的性格,近年来,甚至给人以固执到与整个世界对抗的感觉)。温格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足球中的“流感”,他对足球的理念和处事行为,都决定了他不会顺应金钱的潮流,会坚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为什么在外资收购问题上,教授会与菲兹曼同心同力,而与邓恩背道而驰。

温格在2006-07年间,曾多次讲话表达了他对外资投入英超的一贯态度

“我想还应该是像我们以前做的那样,用我们常规的资源来建设俱乐部比较明智,因为我们知道,这才是俱乐部的未来和保证。

“目前我们有些拮据,因为我们要还新球场的贷款。

“但在三,四年的时间内,这个俱乐部在经济上将会非常坚实,只要用我们自己的钱,(在经济上)我们就可以位居顶级。

“这比让任何外面来的人投一大笔钱,要好得多。”

———————————————————————————–
2007年,邓恩的离开,让已经受到外资冲击的阿森纳俱乐部又遭创伤。
阿布们进入英超后,扰乱了球员转会市场,教练伯乐识马的优势逐渐不能继续发挥,而大部分球员都在向钱看,物美价廉也已经很难得到。
另外,攻势足球也开始被功利足球所制约…
虽然俱乐部经济上完成了三级跳,但球队的成绩却始终上不去。

雪上加霜的是,2005年,那一批争夺辉煌的球员已逐渐老去,特别是防线的老化,后防四老及西曼都已退出,坎贝尔,莱曼等也逐渐威风不再…温格开始了他组建新球队的规划,球队开始换血。温格对球队的改造是围绕中场核心进行的。在树立起法布里加斯的同时,买来了吉尔伯特,卖走了艾杜等,最后,卖走了维耶拉…当2006年亨利离开时,温格第二代球队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但围绕着法布里加斯的中场,始终断断续续地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场始终是引起球迷争吵的焦点,中场不力,也是球队成绩上不去,球队骨干陆续离开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温格在防守教练上的不足,也开始逐渐显露。

邓恩的离开,在阿森纳外部(以乌斯马诺夫为核心)形成了一股反对阿森纳董事会的力量,通过媒体不断制造舆论,加剧了球迷与俱乐部的矛盾以及俱乐部内部的矛盾,影响了俱乐部的稳定。更糟糕的是,邓恩的离开,对阿森纳转会操作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温格失去了帮助转会的足球经理,看起来是相当地孤掌难鸣;而小邓恩利用他对阿森纳的了解,成了专职“挖阿森纳墙角”的超级经纪人。

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俱乐部转会的成功,首先需要董事会(老板)的支持,其次需要教练对球队组建的明智和识别球星的慧眼;第三,要看具体执行人的能力和效率
1996-2005,我们三点都具备,现在呢?
而且大环境也不同了,目前对阿森纳来说,这三个决定转会是否成功的因素,似乎没有一项令人满意?

2005年之后,在英超球队的竞争中,阿森纳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天时地利人和”
俱乐部再也留不住那些最佳球员,球队的阵容一再减弱。

————————————————————————–

邓邓恩的离开为他自己在阿森纳大起大落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句号。

1999年之后,邓恩在董事会和英足协的威望和权力都在逐渐减小,所以一向顺应潮流的他,在外资开始投入时,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2006年背着董事会首先找到最有可能全面收购阿森纳的美国体育大亨科伦克。不知道是因为不了解行情,还是有意隐瞒,没有将董事会其他人抵制强行收购的实际情形告知科伦克。而他的这一行为,在董事会其他人眼中,很明显是对其他大股东们的突然袭击,是企图背着董事会生米煮成熟饭?

当我们了解了一些科伦克的背景后,就可以知道,这种箭拔弩张,完全不是“沉默的斯坦“的行事方法,他不会希望一时间成为媒体喧喧嚷嚷的头号新闻人物,这一切让这位尽量避开媒体的大亨感到有些难堪。加之他所有投资都是长期性投资,他也不会插手他收购的所有俱乐部的日常事务,因此收购一个体育俱乐部,科伦克就需要俱乐部有一个稳定的能够运作的领导班子。当他知道董会中只有邓恩一人在搞收购时,即便能够成功,俱乐部之后的运作也是问题,更何况在此之前,科伦克已经与阿森纳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世界上首位体育大亨的科伦克,开始时,是绝对没有想到邓恩的计划会遭到董事会如此坚定的反对,所以当事情明了后,科伦克态度鲜明地表示:强行收购并不是他的意图。
估计此后,他对邓恩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科伦克声明了自己对收购阿森纳的态度之后,董事会开始与科伦克坐下来协商,最终,在菲兹曼的主持下,顺利完成了科伦克对阿森纳的收购。

而邓恩却转而投靠了俄国佬,最终将他所有的阿森纳股份卖给了乌胖。

是邓恩的看不清形势,以及”不正确的行事方法,造成了目前阿森纳出现两大股东对立的局势,自此后俱乐部两位大股东间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科伦克不会轻易地拱手让出他的阿森纳股份,而乌斯马诺夫也不会随便将自己的股权卖给科伦克,因此两位大股东之间的矛盾,还会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点,应该是我们球迷感到最担忧的。俱乐部在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影响到的不仅是转会的不成功,实际上已经在俱乐部上下诸多层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困惑《卫报》

回顾历史,关注现实,我一直有些纳闷,邓恩究竟是不是有点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在他早年经商史上,若不是一时糊涂,涉入与Sethia的那项“可疑的交易”,他也不会因此丢掉他阿森纳俱乐部老板的位置;

而在2006年,试想一下,如果邓恩没有迫不及待地导演了那次”强行收购“,而是继续“委曲求全”,作为副主席,继续帮助温格打理球队,那阿森纳球队的质量一定会比现在高不知几个数量级?(即使在阿森纳经济最困难的阶段,邓恩也曾帮助温格以不菲的价钱引进了雷耶斯,为“不败”上了一层保险,2006年还花了1600英镑买来了小老虎…)
如果那样的话,当阿森纳新球场投入使用,经济上完成飞跃时,我想邓恩一定能稳坐他副主席的位子,也能够更好地继续辅助教授?

再退一步设想,如果邓恩在强行收购不成之后,不立即转而投靠俄国佬,也就不会惹恼科伦克。他再坚持一段时间,像尼娜.斯密斯一样,把股份卖给科伦克,相信他也会像尼娜.斯密斯一样,得以重返阿森纳?以他的功绩和能力,他还会继续成为阿森纳的重要一员,在菲兹曼去世之后,他也一定会继续受到科伦克的重用?

但事实与我们的愿望相反,邓恩最后选择了卖掉所有股份给俄国佬这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