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转载’ Category

《唯 美》【转载】

Saturday, January 14th, 2012

在自己的球迷博客上谈到了阿森纳球迷的理想主义和唯美倾向

想起了席慕容的一篇《唯 美》,特转载如下:

我不太喜欢别人说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因为,在一般人对”唯美”的解释里,通常会带有一种逃避的意味。好像是如果有一个人常常只凭幻想来创作,或者他创作的东西与现实太不相合。我们在要原谅他的时候,就会替他找一些藉口,譬如说他是个”唯美主义者”等等。  而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唯美应该是从自然与真实出发,从生活里去寻找和发现一切美的经验,这样的唯美才是比较健康的。因为,这样的努力是一种自助,而不是一种自欺。  就是说,我们面对现实,并不逃避。我们知道一切的事相都是流变,而且无法持久的。可是,我们要在这些零乱与流变的事相之下,找出那最纯真的一点东西,并且努力把它们挑出来,留下来,记起来。  这样,就算世间所有的事物都逐渐地改或者消失了,不管是我自己本身,或者是那些与我相对的物象,就算我们都在往逐渐改变与逐渐消失的路上走去了;但是,在这世间,毕竟有一东西是不会改变、不会消失的。那些东西,那些无法很精确地描绘出来,无法给它一个很确切的名字的东西,就是一种永远的美、永远的希望、永远的信心,也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与延续唯一的意义。  这也就是,在九百年后,我们重读苏轼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时,会有一种怅然而又美丽的心情的原因了。  我们明明知道那已是九百年前的事了,明明知道这中间有多少事物都永不会重回了,可是却又感受到那夜月色与今夜的并没有丝毫差别,那夜的赞叹与我们今夜的赞叹也没有丝毫差别;明光是飞驰而过了,然而,美的经验却从苏轼的心里,重新再完完整整地进入了我们的心中,并且久久不肯消逝。  这样的唯美,才是真正的唯美,也是我心向往之的境界。

You have been working too hard !【转帖】

Wednesday, May 26th, 2010

THIS IS WHAT
SORRY
LOOKS LIKE(内疚,就是这个样子)

This is what
tired
looks like(,能累成这样)

This is what
bad spelling
looks like…(拼写错误

This is what
intimacy (好亲热)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courage(有勇气!)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good grief!!’ (我的天!)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your
tax dollars (纳税者的钱到哪里去了?)
look like.

This is what
‘I can wait’ (我能憋着)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impatience(这才叫急性子)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a
helping hand (助一臂之力)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cold (太….冷了)
looks like..

This is what a
bad mood (别烦我!)
looks like.

Wednesday, May 5th, 2010

网上流传的一则笑话:

奥巴马访华时,对胡总书记说:他终于明白了中国文化其实就是吃的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多了叫吃不消,受人欢迎叫吃香;受到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受人伤害叫吃亏,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不能胜任叫干什么吃的;付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办事不力叫吃干饭。
胡总书记听后很生气,说:我们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中美关系,你却总结中国文化,是不是吃多了?

有网友评论如下:

民以食为天嘛。还有呢:
吃闭门羹;吃官司;吃苦;吃透;吃重;吃罪不起;连吓一跳都叫“吃惊”。最后被人干掉叫“吃枪子儿”,甭管是不是打在嘴上。人生的一切都是“吃”进去的。这就对了,这就回到基本面了。人类(无论东西方)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什么高尚的东西,扯什么文化。折腾来折腾去,到处招摇撞骗、自欺欺人、伤天害理、自作自受。其实一点也不比其他动物强,说到底就是个“吃货”而已。
“胡总书记”一针见血。其实人类就分两种:吃不饱的和吃多了的。

哈哈哈

转帖:《边娱乐 边人生》

Tuesday, April 20th, 2010

转自《DaPing的共享空间》12 March
————————————-
现在这个时代娱乐无处不在,无娱乐无世界,无娱乐无人生。网络业无处不在,无网络,无世界。就从网络看娱乐精神,娱乐无疆界,无极限。

看一段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段子。

哥本哈根大会发生了什么?

请看路边社的报道:

大会开幕式

小岛国:呜呜呜……

第一部分 友好和平的会谈

中国:美国,你TMD*********

美国:中国,你TMD*********

欧盟:美国,中国,你TMD*******

非洲国家:偶TMD睡觉先

日本:八嘎,路人甲

俄罗斯:友情路人乙

海湾国家:凑数路人丙

韩国: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

第二部分 各方阐述立场

中国:我们要TMD发达

美国:我们要TMD发达

众人:太TMD邪恶了

欧盟:我们TMD要钱

丹麦:介个?介个?是谈拢了还是谈崩了?

丹麦“感到一丝韩意……

韩国: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

第三部分 结案陈词

中国拍案而起:美国,欧盟TMD拿钱!!!

非洲国家睡意全无:TMD拿钱!!!!!!

欧盟:look!!

一堆钞票出现在众人面前

非洲国家:美国,TMD拿钱!!

美国 :look!!

众人:没有东西啊!!

美国:look!!!

众人:TMD钱呢??

美国:太阳!!!你们TMD往下看啊!!

日本:呜呜呜…

最后闭幕式

小岛国:呜呜呜

日本:呜呜呜

韩国: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主席台上是我!

这个恶搞的路边社报道,也有其传神之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娱乐精神可以无处不在。有时玩世不恭只是一针见血另一种的表达方式。

去天涯常会逛逛娱乐八卦,这里应该是女网友多些。她们有个娱乐至死的宣言。去了就知道这里也一样藏龙卧虎之地。宣言和口号之下有的是理性和清醒。

前些年一直有人很热衷于给某某代贴标签的活计,开始人们也觉得挺新鲜,国外不是早就有什么“垮掉的一代”等等。咱不是社会科学的门内人,所以不知道这种研究方式和成果的对错和重要性。只是对于所谓的80后呀,独生子女等等的评判并不怎么可信,他们的担忧很有点像杞人忧天,贴标签比较容易,但不可靠。我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这一代年轻人(80以及之前之后)有了一些了解。网络也是了解他们的重要场合,网络这个平台包容的内容太多了,网络渗透在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中。

在娱乐八卦曾经流传一个类似自画像短偈:“新世纪的女性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看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此偈子最初从何而来,不知道,我是从娱乐八卦上看到的。这不是“男女都一样,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的翻版。这一代的女孩子,在城市大多是独生子女,她们没有兄弟姐妹,大多数也没有体制的保障,她们精神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或者更大。农村的女孩子也被寄予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的希望,承担起为家中的兄弟上学、娶亲的重担。现在的时代机会要比她们的上辈人多得多,但是竞争比过去剧烈,压力也比过去要大。独生子女她们既集万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不可避免的也集万千期望于一身。 她们需要在虚拟的空间放松,也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同类间的抱团取暖。我是这么理解她们的。所以她们虽然有个娱乐至死的口号可以肯定的是她们生活中绝不是只有娱乐的,娱乐是她们用来调剂生活、工作、学习的。对她们来说娱乐至死和责任心、爱心是并不矛盾的,完全并行不悖。

当然在八卦混的也不只是女网友,而且娱乐精神也不只是在娱乐八卦中有有体现。上面的路边社就不是出之八卦。

相信所有看见他们在88雪灾、汶川地震的表现是不能不被感动的,他们在大灾大难、大是大非前的表现,已经让很多人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了。

前些天,在天涯娱乐八卦上有一个网上救自杀网友的事件。当时我正在网上,跟了这个帖子。为了救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人,而且不能排除是恶作剧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所表现的真诚和急切,也不能不让人动容。

事后他们说:“就算是这种事十次有九次是假的,但只要有一次是真的就算是值。”“有人说网友就是瞎折腾,最后救人还得靠楼主家人。没错,,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帮上实质性的忙,当时通过这件事,都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曾经有个彭宇案,在那个故事中司法机关认为主动扶起老人是“违背常理”的事,也许他们认为,人性本恶。但是在这次拯救网友的过程中,无数网友为了素不相识的人出钱出力,焦虑不已,夜不能寐。这说明了我们每个人在其外表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帮上忙如何,就算是有个恶作剧又如何?”

不过即便在救援过程中他们的表达方式仍然不脱他们一贯的风格,“楼主比得活过来,还我们一夜的瞌睡!”“如果楼主真的得救了,我会说,你这个王八蛋记住了,咱就救你一次,下次再自杀咱要救你咱就是王八蛋,好好活着吧!如果楼主是在搞恶作剧,去会说,你他妈算是把我们耍了。下次再要自杀,记得换个ID换个IP,爷还照样救你。”他们拯救总结“虽然我们非常八卦,但是我们非常有爱。”“别看人们经常在这里乱弹八卦,无厘头热热闹闹搞幽默,但是对于一条生命的存在与否的关键时刻,天涯网友的真善美本质都显露无遗。”

他们还年轻,他们还在成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年轻的生命力,他们的朝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和朝气。

现在也有很多人比较认真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在说所谓的80后等等他们的现实和他们的人生态度。近来张越在半边天说的就是她们的故事,虽然她的节目是半边天,但是另外那半边天也大同小异。

这是我春节前写的,节前一个多星期就去北京了,回来还没缓过劲就又去了南京。

中国,挺住(转摘)

Wednesday, May 21st, 2008

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愿意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让我们为生者祝福,为死者祈祷。中国,走好。

—俄新社文章

喵呜!

Saturday, January 19th, 2008

 

 妈妈?  

*

你骗了我!

*

怎么样?狗狗,俺做到了,你爬树去呀!

*

咋的啦?我在帮忙啊!

*

我有两个答案,你要哪个吧?

*

他妈的!装得够可爱的啊!

月食奇观(摘自BBC新闻网)

Wednesday, March 7th, 2007

(2007年03月0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1:43北京时间 05:43发表)


伦敦上空月食形成的一幕。(英国:William Cooper)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英国:George Lovely)


这一奇观在印度也能观看到。(印度:Soham Shoney)


这是几年中英国可以观看的最好的月全食。(英国:Matt Ohman)


曼哈顿上空拍摄的月食景象。(美国:Rakesh Shah)


苏格兰的红月亮。(苏格兰:Andrew Cairns)


英国几乎各地都能看到月全食的景象。(英国:Duncan Danks)

门前的市场(转帖)

Saturday, November 18th, 2006

转自Da Ping昨天的一个权限很高的博客
=======================================================

我家院外原来是一条安静的小马路。后来逐渐成为一个热闹的市场,市场给这个院子里的居民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带来了脏乱。市场的摊位大部分是卖菜、卖肉、和各种食品的,但也有做其他营生的,总之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我并不一定每天在市场上采买,但是每天进去出来都必须经过这个小市场。市场上的小贩们很多都不是本地人,但大部分都是固定的摊点了,时间干的都不短了。他们无论酷暑严冬阴晴雨雪天天出摊早收摊晚,也是挺辛苦的。时间长了每天见面,不说话也是熟人熟面的了。他们是摆摊点的小贩,自然有他们赚钱的门道。对有时连我都看得出来的缺斤短两之类的小伎俩,我也很少与之论理,总想他们也不容易。一些年轻的同事,对我的态度颇不以为然,认为助长了不良风气。

他们就靠这个摊子养家糊口,供子女上学。一直在干看来是可以过得去,有的就在附近宿舍楼里租了房住,我们这个楼就有好几家。还在干也说明只是能过得去,还没有力量改变现状。
市场的南头,有一间在这个市场算是比较大的门脸,现在卖烟酒食品,挨着它有一个小露天的食摊,饭点时卖拉面等。这都是一个西北汉子开的,他是个退伍兵高个长的也挺精神,十几年前在我们这里卖凉皮的还不多。他推个自行车卖凉皮,看着还挺干净,后来弟弟也来了,几年后就租了一个小门脸,再后来门脸就更大了,他的状况是这个市场上变化比较大的。
从南头的路口往里走,不远有夫妻两人经营的“永康豆业”的一个小摊点,磨豆腐做豆浆,都是下岗工人,儿子在上小学,每天早上上学前来摊点上帮他爸爸妈妈干点活,到时间了再去上学。男的大方友善,女的殷勤亲切。我也常去买豆腐豆浆。
市场中段,一有个看起来有四十上下的中年妇女,修改加工衣服,手艺还可以,她的小小的门脸大约也就有一米左右的开间,这个小小的铁皮棚起的小门脸每月收200元的管理费,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费用。看见过她的儿子,是中学生。她收费低廉,但态度特别好,还经常给顾客出点好注意。常常看到在市场上不忙的时候,女人们围坐在她的小门脸前,她一边干活一边跟大家说笑。
我并不天天在市场采买,每次买的量都不大,所以不是最受欢迎的顾客,但是因为不大会讲价,也比较好说话,所以也不是他们最不喜欢的顾客,也很少得到优惠。口头上的优惠那倒是经常的,让人心情愉快也不错。不过也常常有不愉快的经历,开始遇上是不高兴,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再后来就只当自嘲的笑话了。
市场上一个卖水果的妇女是我的老乡,人很能干的样子,雇着两三个看摊的,她丈夫一切都听她的,见面常打招呼。我过去总在她摊上买水果,态度都热情而诚恳,让我相信她给我的水果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公道分量足,我也很开心。时间长了,知道她的水果质量一点也不比别处好价钱倒还要高一点,分量是否足我也看不出来,后来我也很少光顾她了,不过见面有时还会打招呼。
有一个卖菜的胖子,一样的进货渠道,他摊上的菜摆在那里看着就比别家的整齐鲜亮,有时还会有一些不是大路货的菜,所以我有时也会去他那里买菜。后来一次和熟人一块去买菜,在他的摊上买了点苦瓜。熟人告诉我这人很狡猾,他在找钱时,看你不注意就少找钱。当时没在意,回去后一看果然少找了一块钱。后来我也并没有去找他,只是想以后不买他的菜就是了。一次,买菜时有点着急,没注意站在他的摊前,一抬头看是他不好意思再走开只好在他摊上买了,心里想怎么没看呀,一分神,又让他钻了空子,拿了菜往回走了几步,回过神来一数钱,又少找了。不禁哑然失笑,还真挺佩服他,人家一眼就看透了你糊涂,看出你又分神了。将此事说给别人时,听者大笑。
这个市场的小贩们,大多数人既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养老、医疗等等保险,算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群吧。我们只看到他们的劳作,并没有看见他们的全部生活状态。我们看到他们时大都是心平气和的,到底是做生意的,总是要和气生财,忙时各自做他们的生意,闲时打牌搓麻聊天听广播看报纸杂志。真很少见他们发牢骚。
发牢骚的人也要具备发牢骚的条件吧。常常听到大大小小的明星们大叹苦经,好象他们从事的是天下最苦的职业,娱乐明星们大叹苦经毕竟也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就让他们去叹吧!政治明星如果喊忙喊苦的话,那就要被“鄙视”了。难道要尸位素餐吗?扯远了,打住!